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资料】体位性低血压的诊与治

内分泌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河北河北
9788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12 年零 32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1、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78岁,因“反复头晕、黑公式1周”入院。患者于入院1周前,每于就餐结束站立时,即出现头晕,偶有黑公式发生,无胸闷、呕吐、耳鸣、视物旋转,无抽搐、两便失禁,平卧位休息数分钟后,症状即刻缓解。

 既往史 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目前服用阿卡波糖片、格列齐特片降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否认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肺部疾病等病史。










1、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67岁,主诉“头晕2个月”。患者白天站立时出现头晕不适,卧位休息后头晕缓解,无胸闷、胸痛、头痛、耳鸣症状,自测白天坐位血压为105/69 mmHg。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血压最高178/99 mmHg,平素早晨服用氯沙坦钾片、非洛地平缓释片各一粒降压,血压控制在120~130/70~80 mmHg。否认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史。










2、相关检查


入院查体 神清,脉搏为20 次/分,心率82 次/分,血压为123/65 mmHg,体温37.2℃,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肝脾肋下未及,肌张力正常。

 辅助检查 白细胞计数 7.77×109/L,红细胞 4.17×1012/L,血红蛋白133 g/L,血小板计数 202×109/L。心肌梗死标志物正常;B型钠尿肽 5.00 pg/ml。

肾功能:肌酐 56.9 μmol/L,尿素氮 2.40 mmol/L。

 肝功能:总胆红素(TB)11.70 μmol/L,直接胆红素(DB)3.9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0 IU/L,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为9.0 U/L。

 血脂检查:甘油三酯(TG) 1.03 mmol/L,总胆固醇(TC) 3.7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1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 2.51 mmol/L。

空腹血糖: 5.4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8.7 mmol/L;空腹胰岛素 17 mIU/L,餐后2小时胰岛素 185 mIU/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8%。

心脏超声示:左室弛张功 能减退,心脏射血分数(EF)为75%;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平均心率为80次/分,24小时内单源性室性早搏125次,最长R-R间期为 1.5 秒,ST-T无明显改变;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白天平均血压为122/70 mmHg,夜间平均血压为106/61 mmHg。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每于餐后、体位改变后出现头晕症状。于午餐后行坐立位血压测定,结果为餐后坐位血压121/62 mmHg,体位改变为立位3分钟,后测血压为97/55 mmHg,站立后血压下降幅度为24/7 mm
























2、相关检查


 入院后行诊 断性检查 嘱患者停用降压药物,白昼头晕略改善,但夜间出现头晕、头痛,睡前血压140~150/75~85 mmHg。遂门诊监测ABPM,嘱患者记录检查当日全天作息、饮食细节。结果示白昼平均血压122/68 mmHg,夜间平均血压146/78 mmHg,昼夜节律呈反杓型。

 分析各时间段的血压及作息记录表,发现患者白昼各时间段血压波动剧烈,尤其体位由卧位或坐位改变为立位后血压下降明显。

 测量患者立卧位血压,患者平卧位休息 10分钟后血压为141/71 mmHg,而体位由卧位改变为立位3分钟以后,测量血压112/58 mmHg,且出现头晕不适。












3、诊断

体位性低血压








3、诊断

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








4、处理建议

嘱患者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胰岛素大量分泌入血;保持饭后坐位或卧位,不宜即刻站立。遵医嘱治疗后,患者未再发生餐后头晕、黑蒙。






6 189 1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