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原创】再看重振

发布于 2010-10-01 · 浏览 1.0 万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14 年零 22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从词汇意义上说,重振一词来源于英文Recruitment ,意指招兵买马的意思。听说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刘瑞华教授举办耳科学讲座,其间说到这个英文词藻,当时还没有国语的译名,他要求听课的同志们下去后思考思考。次日开讲,又提及这个问题,卜国玄先生根据词义提出了重振一词。后来,大家都觉得这个词翻译的很妥帖,因为它的原意是失败了之后,又招兵买马以重振旗鼓。就患耳来讲,虽然有了疾病大伤,但通过增加外界给予的声音强度,使得内耳的听觉有了恢复甚或提高,岂不也是重振旗鼓嘛。据我的认识,重振的现象可能与以下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有关。

结构上讲,耳蜗的听觉细胞包括内外毛细胞,其中外毛细胞位于外侧的基底膜上,而内毛细胞位于内侧的骨螺旋板外侧缘。因此,外毛细胞下面的基底膜较薄,鼓阶和前庭阶之间的压力差改变很容易造成该部位的上下移位。因此,内外淋巴液的波动最容易造成外毛细胞的剪刀式运动遂形成去极化过程。另外,声波由中耳传导至内耳后,其能量方式就由机械运动转换为液体流动,而声音越大形成的液体流动的幅度就越大,从而造成基底膜运动的幅度也就越大,无疑,也就对毛细胞构成的刺激就越大。由此可见,外界很弱的声音就能够造成外毛细胞的兴奋;换句话说,外毛细胞感受较弱的声音刺激,这与它处于较薄的基底膜位置有关。相形之下,内毛细胞则位于骨螺旋板外缘,较外侧的基底膜稍厚,仅有较大的声波才能够引发这类细胞的剪刀式运动,因此,内毛细胞主要司理对强声的感受。从内外毛细胞所处的基底膜位置来看,也决定了内外毛细胞对外界声音感受的强度选择性,即外毛细胞感受弱音,而内毛细胞则对强声发生反应。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0 万

94 119 1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9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