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案例有奖讨论系列之三:咳嗽案
现病史:患者于五天前不慎受凉,出现流涕,咽痛,伴恶寒发热,汗出多,饮食减少,两天前出现咳嗽,咳痰,为黄色脓痰,痰量不多,曾自服“阿莫西林”、“VC银翘片”等药,效果不佳,并于一天前大量食冷饮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右颈部淋巴肿大并疼痛,在门诊查外周血常规示:WBC2.9*109/L。中性粒细胞数目1.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5.6%。胸部X线:支气管炎。为进一步诊治,收住中西医科。
既往史:患者生于本地。既往健康,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有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7.90C,心率8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mmHg。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正常。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2度肿大,表面可见脓性分泌物,右颈前有肿大淋巴结数个,最大的为2*2cm,左颈部、腋下、锁骨上及腹股沟淋巴均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界叩诊不大,心84次/分,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剑下压痛阳性,墨菲氏征阳性,肝区、脾区有轻微叩痛,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外周血常规(5月31日):WBC:2.9*109/L。中性粒细胞数目1.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1.8%。RBC3.71*1012/L。HB113g/L。PLT112*109/L。沫梢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正常,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67%,淋巴细胞33%,未见幼稚细胞,血小板成堆可见。血沉12mm/h。ASO及RF均正常。大小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血脂血糖及离子系统正常。心肌酶:LDH275IU/L(100-240),余正常。心电图:3导T波低平。全腹部彩超:肝脾胆双肾胰未见异常。
中医四诊:患者神清,精神可,面色潮红,面部胸背长有痤疮,发热恶寒,汗出,咽痛咽肿,咳嗽,痰黄不利,饮食二便正常,腹软,两胁下轻微压痛,舌质红,苔薄黄不均,脉滑数。
初步诊断:中医:咳嗽.西医:1,化脓性扁桃体炎,2、急性支气管炎,3、白细胞减少症。西药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头孢噻肟钠2.0,加入0.9%氯化钠100ml中静滴,一日二次,双黄连注射液3.0,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一日一次。中医辨证,风寒外感,湿火内郁,成太阳少阳合病之势。处方:柴胡10g,荆芥10g,黄芩10g,炙麻黄6g,杏仁10g,桔梗6g,浙贝母10g,金银花15g,连翘15g,板兰根15g,玄参15g,牛蒡子10g,赤芍10g,法半夏10g。
5月31日下午6:30,患者出现高热,体温上升至39.5.给予0.95氯化钠+赖氨匹林0.9。半小时后体温降至38.5。患者夜间睡眠不佳,有咳嗽,体温持续在38——38.8之间.至6月2日,患者体温渐降,晨起7点中,测体温37.6。后一直到6月5日,患者体温保持在37——38.5之间。
6月6日,下午5点40,患者自述恶寒,体温至40,给予柴胡4ml,安痛定2ml肌注,头枕冰袋,大血管处置冰袋,大量饮水,下午6点30分,体温39.5,后体温持续不降,至6月7日8点,体温39.6。11点体温39;再给予0.95氯化钠+赖氨匹林0.9,至午12时体温降至38,下午2时体温37.6,6点,患者体温又上升至39.物理降温,半小时后体温40,再给予5%葡萄糖+地米5mg,于8时体温38.5,10点38。
6月8日清晨2点体温至36,患者安静入睡.连续给地米5mg,三天,体温在36-37.4之间.
6月10日停地米,下午4点体温38,嘱患者多饮水,物理降温,一小时后,体温40。
请大家讨论,该患者下一步的诊断,治疗以及还需要做那些查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