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日记】心理学这条路啊,请给我坚定走下去的理由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广东广东
9754 浏览
icon推荐
这个帖子发布于 17 年零 9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心理学这条路啊,请给我坚定走下去的理由
一个同学在找工作屡屡碰壁之后对我说:妈的,自己开个诊所去!
5年前,我们这一届14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走到了同一所医学院,有的是因为被别的专业刷下来,也有的是对心理学抱着原始的冲动。5年里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完了临床的全部课程,学完了心理学所有的专业课;这5年里将近20名同学因为临床课程没有学好,被迫留级或者辍学;5年后的今天,我们就要毕业了,5月份到了我们120多位兄弟姐妹绝大多数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心理学是个十分有前途的专业!”5年前系主任在大会上高声对我们说的时候,我们瞪着大大的眼睛,心潮澎湃;5年后系主任再这样说时,站在旁边的辅导员都笑了。5年前天真的系领导匆匆抢先开设了这个专业,教研室主任对我们说:“你们既懂医学,又懂心理学,你们的就业很广。”5年里我们眼睁睁的看着教研室主任一个人疲惫地抗着大旗带领我们踉踉跄跄地前行;5年后,这位主任已经不是我们的主任,也没有人再说这句话了,谁都知道能向教育部***一个医学学士学位是最现实的了。纵使和本来就已经撑破门的临床专业学生竞争医院就是劣势,但是谁能说饿得已经绝望的人们不会向乞丐抢一杯羹?
中国的心理学产业是在发展,但是这种速度是年轻的毕业生能等得吗?5年?10年?抑或更久?一位心理学治疗一线的前辈发帖说:目前在中国单靠心理咨询能养活自己的只有二三百人。而我们惊恐地看到光中科院心理所今年就要招生57名全日制心理学研究生,一位朋友说报考的人数绝对数百,像北师那样每年都要10来个人争夺一个名额。你知道目前为止心理学开设硕士专业的学校有多少吗?已经超过100!而5年前只是凤毛麟角。还用说那些没有取得硕士点,还有未被审批就开设的学校吗?5年来,大大小小的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医学院校、民族院校、体育院校争相开设心理学专业,每年要多少心理学专业学生走出校园?还要说劳动与事业保障部的那个心理咨询师考试门槛多低?每年制造出多少“咨询师”吗?
这些人要到哪里去?无怪乎流向中小学校、精神病院、心理咨询机构、公司、少部分通过其他方式挤进政府,好点的去了科研机构、大学里面,终于能养活自己。然而,这些部门能承受多少人?
想在这条路走好,还是现实点吧,考研,考博(当然在考研考博的大军中脱颖而出的无论学的哪一门养活自己都可以。)因为当今心理学专家多了去了,他们坐镇名牌大学、研究所,不少把心理学作为一种兼职,还有一些医生也取得了咨询师资格。中国的心理咨询还停留在象牙塔里,当然消费者也正好是这个水平中的为数不多的人,其实这正符合了经济常规。有的朋友想让我介绍咨询师给他,我就说:“咱们不是哪个层次的人干嘛跟人家学患心理病?”或者,从临床踏踏实实干起,不过很遗憾专业医院的临床医生已经不再欢迎本科生。
和很多懵懂的高中生一样,凭着高中时对心理学前景的乐观和迷迷糊糊的兴趣,我执拗地把所有专业写成心理学,还郑重地写下不服从调剂,在当年为数不多的开设心理学的学校选择着,03年因此和西南大学失之交臂,但是纵使当年进了西师又能如何?如今幸亏大学时自学的一些课程和技能才能勉强挤到了心理学媒体的行业里,做着边缘的工作,每天在很多未知名词之间劳累地穿梭,梦想着像武志红一样做好。然而,毕竟这也是一条路。
中国两家大的心理医院,武汉中德和广州白云。这两家吸收民间资金兴起的,用“心理医院”这么专业的词语做名称的机构如何呢?武汉中德,没有人能够怀疑心理医院和咨询机构中他的龙头老大地位,它有实力、也有历史和渊源,但是效益如何只有自己人知道。白云心理医院以效益好著称,但是负责院企划的邹总监摇着头对我说:光靠心理咨询医院赚不到一点钱,更不要说广州其他一些小型的心理咨询机构了,他们能支撑到现在不倒的唯一理由就是老板用旗下其他产业在支撑运转。回头想想,“妈的,自己开个诊所去!”是多么天真的一句话呀?
其实这正反映着一个个潜规则,因为本来在校园里我们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被挤落马,缺乏竞争力,这是必然的;经济水平让那么多中国人还仍然为不能承受躯体疾患发愁时,让他们接受昂贵的心理咨询是多么可笑。而时至今日那些仍在不停跟风的学校为了不“XX子弟”不该思考点什么吗?








53 14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