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从中医角度认识肿瘤

放疗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广东广东
3552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21 年零 25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
中医发病学认为,人体一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可以从邪正两方面关系的变化未分析。肿瘤的发病及演变过程就是正邪双方斗争的过程,如《内经》云:正胜则邪退,邪盛则正衰,正邪之间的盛衰强弱,决定着疾病的进退变化。机体的正气在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如《医案汇编》云:正虚则为岩。正气亏损的原因 一是由于机体本身的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所致;二是邪气对机体的侵犯,耗伤了正气。其实,在发病之初,虽然患者虚候未著,但己虚在其中;病至中晚期,则气血皆虚,渐显露恶病质之象。如《景岳全书》云:噎隔反胃名虽不同,病出一体,多由气血虚弱而成。其他如年老体衰、房劳伤肾及药物的攻伐、手术的损伤等也可致正气亏损、抗病力减退。正气亏损,无以外卫,则更易招致外邪的侵袭,正邪相互搏结,则发本病
热毒乃肿瘤致病原因之一,毒是由郁火、邪热郁结日久而形成的,热毒内蕴机体脏腑、经络,不及时进行处理,郁久不散,也能导致营卫不和,经络阻隔,气血瘀滞等病理变化。《内经》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火,火性燥动,是发生疮疡的根本。刘元素谓:“疮疡者,火之属。”"六气皆可化火”。认为火热是导致多种热性病症的主要原因。关于火的生理,古人称“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人体中正常气化作用所产生的热能,称少火,如因某种原因致火势旺盛,即为古人所称之壮火。火性炎热就能消耗正气,即所谓热甚伤津。这是指六淫之邪侵犯人体的邪火。日久则耗伤阴津,另外,肿瘤的发展之并发症,如高热等,又易损伤阴液,故阴虚内热为肿瘤常见病因病理之一。
养阴清热法为肿瘤防治常用方法之一,尤其在肺癌、肝癌、肾癌、食道癌、鼻咽癌等肿瘤中应用更为广泛。常用的养阴清热药物有:生地、麦冬、天冬、沙参、玄参、石斛、龟板、鳖甲、玉竹、百合、黄精、天花粉、知母、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牡丹皮等。养阴清热法在肿瘤防治中应用较为广泛,据黎月恒等报道,以肺复方(百合、熟地、生地、玄参、当归、麦冬、白芍、沙参、桑皮、黄芩、牡丹皮、蚤休、蛇舌草等)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78例,结果症状改善、病灶稳定者55例,瘤体稳定率为70%,1年以上生存46例,2年以上15例。据周希广报道,杨少山治以养阴清肺法,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南沙参、北沙参、天花粉、海蛤壳各15g,麦冬、白薇各12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川贝粉3g,生甘草6g)治疗肺癌105例,服药1月左右,咳嗽减轻者47例,1月至2月咳嗽减轻者33例,.2月后咳嗽减轻者25例,治疗后低热下降,盗汗消失,咽干口燥改善,随访70%,生存期以开始服药之日起算,生存期半年以内3l例,1年以内32例,2年以内31例,3年以内3例,5年以内3例,9年以内2例,9年以上者3例。许继平等报道,以益气养阴法为主佐以清热解毒、软坚活血,药用南北沙参各12g,麦冬9g,女贞子15g,生黄芪20g,太子参、玄参各12g,象贝母15g,蜈蚣3条,三棱、莪术各9g,山豆根20g,临证适当加味,每日1剂,治疗中晚期支气管肺癌32例,1年生存者13例,2年者5例,3年者2例,4和5年者各l例,中位生存期(月)11,9,经与CMB和CVA化疗组对比追踪观察,益气养阴组5年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优于化疗两组。陈斌等报道,以益气养阴汤(黄芪20g,西洋参6g,冬虫夏草6g,苡米40g,百合15s,生熟地各20g,天麦冬各20g,玄参、芦根各20g,甘草10g)配合COEP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26例,结果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5例,恶化l例,总缓解率达77%。据陈培丰报道,以养阴清热法(天冬、生地、鱼腥草、丹皮、紫草根等份配方,用水煎提取制成生药量为0.63g/mL)治疗晚期肺癌38例,结果有效1例,基本稳定33例,恶化4例,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尤对咳嗽、咯血和低热有较好的疗效,半年生存率达80%以上,1年生存率43%以上,平均生存期13个月以上。潘明继报道,以扶正生津汤(麦冬、天冬、茅根、茯苓各12g,沙参、白术各10g,元参、银花、玉竹各9g,生地、丹参、党参、生黄芪各15g,白花蛇舌草、白毛藤各25g,女贞子14g,甘草3g)为主,临证适当加减,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400例,其5年生存率57%,10年生存率32%,较单纯放疗效果明显提高,同时减轻了放疗期间的近期副反应,如口干舌燥、口腔粘膜糜烂及溃疡、吞咽困难、白细胞降低等,还减少了远期后遗症,如脑脊髓损伤;颞颌关节功能障碍、照射野软组织萎缩及硬化等。陈秀康等采用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妇科恶性肿瘤57例,气虚者益气和胃,温补脾肾,方用益气煎,阴虚者养阴生津、清热安神,方用益阴煎(生地、白芍、麦冬、玄参、当归、丹皮、枸杞、沙参、地骨皮、党参各9g,天花粉、旱莲草各15g,五味子5g):气阴两虚者气阴双补,方用益气养阴煎(党参、黄芪、白术、白芍、天麦冬、枸杞、丹皮、鹿角霜、生地各9g,佛手片、木香各6g,天花粉15g,五味子5g),结果卵巢癌27例4年以上生存率达37%,宫颈癌25例4年以上生存率达44%,宫体癌3例,术后存活至今2年1例,另2例将满1年,子宫肉瘤2例,l例存活已20年,1例将满5年。据林宗广报道,辨证分型治疗中晚期肝癌31例,气虚型以六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为主,阴虚型以知柏地黄汤为主,气阴两虚型以上述益气养阴方合用,且加用活血抗癌之品如三棱、莪术、半枝莲、半边莲等,结果1年生存率67.9%,2年生存率28.6%,B年生存率7.1%。

恶性肿瘤邪盛毒深(进展期)的治疗
在应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中,来治者多属中晚期病例。由于症瘕内聚,久之化热伤阴。证见头晕耳鸣,口渴咽干,五心烦热,低热缠绵,心悸盗汗,少寐多梦,大便干少,小溲短赤或夜间尿频。舌质红或红绛,苔薄花剥或光剥,脉细数。治疗当以滋阴立法,所用药物则根据证情而变化。因此,我们在治疗恶性肿瘤的方祛中,除了应用理气祛瘀、化痰软坚外,对早期患者;以健脾为主,对中、晚期则以养阴清热为主。
一、肺癌 肺主一身之气,肺为娇脏,易受邪毒侵犯致使肃降失司,肺气滞而不宣,气滞则血痰,毒瘀相结,形成症块,或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生化输布,聚湿生痰,痰贮于肺,肺气宣降失常,痰凝气滞,进而气,血、痰互结而成症块。久病体虚,肺气不足,或症久化热,灼津伤液,或肾阴亏损,心火上炎,均导致肺阴不足。故症状多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心烦少寐,潮热盗汗,口干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干黄,或光剥无苔,脉细数。因此,治疗既要滋养肺阴,还需清热解毒,冀图邪去正安,使阴津得复。 方药多用沙参麦门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二 肝癌 多因饮食内伤,情志失调,致肝气郁结,脾失运化,气滞瘀阻,结而成症。肝郁久而化火,火与湿热蕴结于内,肝气更为壅塞,血瘀逐日加重,症块更见增大,阴律大伤。由于症块不断增大,津液不得注之于脉,蓄于腹内,或脾运失司,水湿不得输化,而为膨胀,瘀血蓄久,可引起发热、黄疸。湿热化火或肝火炽盛,皆能耗伤阴液,而见肝肾两亏,津血枯竭现象。症状多见:上腹肿块石硬,胀顶疼痛拒按,烦热口唇干燥,或烦躁口苦喜饮,大便干结,小便黄或短赤,舌质红或暗红,脉弦数或弦滑有力。因此,肝癌早期,以气郁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伤阴的症侯。愈至晚期,阴伤愈甚。临床经验认为,肝癌早期以疏肝健脾为津,.晚期当养阴清热。凡脾虚向阴虚发展,或阴虚而不复嗜,均属预后不良之兆。如果养阴得手,则病情能够稳定或好转,能起到改善症状,延长生命的作用。方药多用莲花清肝汤。(周岱翰方)
三、食管癌 祖国医学属于噎膈范畴。往往由于情志不遂,抑郁伤肝,肝失调达,气结不行,郁而化火,灼津炼液,导致正气衰败,形体消瘦,阴液大伤。临床症状多见:吞咽梗涩而痛,固体食物难入,汤水可下,日渐消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舌质红干,或带裂纹,脉细弦数。在治疗上防代医家,多以养阴清热为重。仲景主调气润血,降火化痰;河间主清凉,有下火之法,丹溪以血干液涸,阴虚生火,主润养津液,降火散结。方药以沙参麦门冬汤加味。
四 胃癌 祖国医学对胃癌的发病机制,多认为忧思伤脾或郁怒伤肝,脾伤则气结,津液不得输布,聚而成痰,气郁则血液不能畅行,积而成瘀,气痰瘀相结,形成症块.或胃有积热,热甚伤阴,津枯血燥,瘀热停聚,胃脘干槁,而发本病。临床症状多见:胃脘嘈杂灼热,痞满吞酸,食后痛胀,口干喜冷饮,五心烦热,便结尿赤,舌苔黄糙或剥苔,无苔,舌质红绛脉细数。 《医贯•噎膈论》指出:“必外避六淫,内伤七情,饮食自养,滋血生津,以润肠胃……气血清和,则脾气健运而食消传化矣。”因此,养阴清热法在胃癌晚期,是十分重要的。常用方药为玉女煎加减。
五 白血病 白血病的内因是正气不足,先天已有“胎毒”内伏,复感瘟毒,邪毒侵袭,由表入里致脏腑受邪,骨髓受损,正虚邪实,耗气伤阴,气血亏损。瘟邪入里,内热熏蒸,热伤脉络,迫血妄行。正气不足,瘟毒,邪毒侵袭营血,血热炽盛,阴伤血败,则见高热不退,故有热劳、急劳之称。病邪久恋不去,气血更虚。白血病发生与发展始终是正邪分争过程。若瘟毒、邪毒由盛而衰,正气由虚而渐复,则疾病得以缓解。若外邪盛,日久未见平复,营阴内耗,而致阴虚。正气仍不转机,邪仍不去,病情进一步恶化,气血阴阳虚甚,最后导致阴阳两竭而死亡。其临床症状多见:心悸气短,语言低微,倦怠自汗,午后低热,咽干舌燥,潮热盗汗,胁下癥积,瘰疠痰核,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以益气养阴,佐以活血解毒。方药以生脉散合二至丸加味。
恶性肿瘤急症的应用
(一)发热
肿瘤之发热常表现为内伤发热,实者乃热毒内蕴,多见于恶性肿瘤晚期,表现为发热驰张、经久不退、口渴身热、汗出不解、舌绛唇焦苔黄、脉滑数或弦数,治宜清热解毒,方如黄连解毒汤或清温败毒散等加减。虚者多为肝肾阴虚或肺肾阴虚,表现为潮热、或骨蒸、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喜饮、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方如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丸或滋水清月干饮等化裁。恶性肿瘤多有发热倾向,低热多见于无并发症和无进行性急剧坏死的癌肿,肿瘤生长迅速,癌组织崩溃坏死或合并感染可有中度以上发热,临证时可参照以上诸症辨治。
(二)疼痛
肿瘤多有气机阻滞,气血筋脉运行不畅,故疼痛为肿瘤最常见的症候之一,止痛为缓解病情和减轻患者痛苦最为关键的一步,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晚期阶段,止痛较延长寿命更为重要,西药主要靠吗啡和杜冷丁之类,但却具有耐药性和成瘾性,中医药止痛有时尚有捷效并持久。 一般而言,疼痛辨治首先当分辨其部位、虚实、寒热,尤以寒性为多见,寒性收引凝滞,不通则痛。属血瘀经络者治宜活血通络止痛,方如桃红四物汤;脾虚寒凝者治宜温中止痛,方如大建中汤;属气滞不通者治宜行气止痛,方如理气丸;属毒邪蕴结者治宜清热解毒,方如五味消毒饮。
(三)出血
出血为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因癌坏死破溃、侵蚀血管、弥慢性血管内凝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所致,有衄血,呕血、便血、咳血、尿血等。临证辨治当以出血量的多少、颜色、部位等为依据辨清寒热虚实。实者乃热迫血行和瘀血内阻所致,前者表现为发热、口燥咽干、出血色鲜红、便干尿赤、脉数而弦或滑,治宜凉血止血,方如犀角地黄汤等加减,后者伴见血瘀征象,治宜活血止痛、祛瘀生新,方如血府逐瘀汤等化裁。虚者多属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治当益气固摄,方如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等加减。止血要注意调治心、脾、肝,清心以凉血止血,健脾以统血止血,柔肝以藏血止血,同时对于头面出血加牛膝,溺窍出血加升麻、柴胡以引经报使。
(四)贫血 .
恶性肿瘤中晚期正气多受损伤,日久精津气血暗耗,后天生化乏源,故而常表现出贫血征象。深究其因,不外肿瘤患者造血代谢障碍,脾功能亢进,过度消耗,大失血等诸因素。临床常见身体瘦弱、头昏目眩、体倦乏力、腰酸耳鸣、心悸怔仲、,面唇苍白、舌淡胖、脉虚无力等症,治宜扶正培本,补养气血,健脾益肾,方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归脾汤或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汤等。一般而言,因放、化疗而致白细胞减少多属热毒伤阴,治宜滋阴养血为主,方如地黄丸。因失血而致红细胞减少者治宜壮阳补血,方如大造丸。血小板减少者治宜健脾统血,清热凉血,方如归脾丸化裁。全血细胞减少者,治宜补肾填精,方如肾气丸。

五、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
恶性肿瘤晚期病人,一般是指不能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的病人。肿瘤发展到后期,由于病理变化,过度消耗,营养摄人不足,放射治疗灼伤,化疗损害等使津液亏损更为突出,阴液亏损导致体液内环境动态平衡的失常,癌性的病理变化更趋恶化。此时病人出现恶液质,体质虚弱,精神怠倦。食欲减少,消瘦低热,舌红,脉数等,大部分属于阴分亏损的症状,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较少有有效的办法,如果给予滋养阴液兼以清热解毒,可减少患者痛苦,延长生命。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常用方有增液汤、地黄饮子、沙参麦冬汤、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常用药有北沙参、天冬、麦冬、玄参、百合、石斛、玉竹、生地、龟板、鳖甲、天花粉、孩儿参、西洋参等。

在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应用
癌肿术后的病理变化
目前,对确诊肿瘤病人的治法,一般属于初、中期而符合手术者,大多先作手术治疗,随后加用化疗放疗等。这些疗法,虽有攻癌的近期效果,但几乎属于“破坏性疗法”,对于肿瘤人的部与全身皆有损伤作用,如手术使气血大伤,放疗能耗伤阴,化疗可致胃肠功能失调以及气血紊乱等。总之,些疗法极易造成癌肿病人的机体、脏腑、阴阳气血之失调,致使机体的抵抗力低下,自身的抗癌能力下降,病邪更易侵犯,往往产生感染等并发症,甚至促使癌肿发展而死亡。因此,癌肿病人术后元气大伤,其病理变化与术前有所不同,即由术前(晚期癌肿病人除外)的实多虚少改为虚多实少。恶性肿瘤病人,由于手术、化疗、放疗后引起了上述病理变化,因此,辨证分型不同于术前以气滞,血淤,痰湿凝聚型为主,其特点是:木后病人以气阴虚为多见,放疗化疗期间病人,以气虚、阴虚、气阴两亏最为多见,其后病情往往出现反复;常见虚实挟杂之热证等。由于患者的体质不同,生活条件有异,虽手术、化疗,疗后可出现上述证型;但在辨证中应注意个体差异,同时在同一病人中,可由原来的气虚转为阴虚,或阴虚转为气虚阴两虚,故临诊时,应注意病情的转变,必需灵活辨便于有效论治。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放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了机体的阴阳平衡削伐了气血津液,使全身和局部都出现毒副反应。中医认为:放疗后为热邪伤阴,灼伤津液,阴津内耗,阴虚火旺,皮肤、口腔粘膜不能濡润滋养,故口干、咽燥、咽痛,皮肤呈干、湿性反应。
如果在放疗期间、放疗后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则可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及脏腑机能,增强体质,减轻毒副作用,巩固疗效。《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根据“以象之谓”的认识方法,放射线应属火热之毒,其由外界入侵人体,最易逼津外泄,消灼阴液。《素问•调经论}云:“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阴液受损,则生内火。当鼻咽癌患者经放疗,机体被火热毒邪入侵,则可能出现阴虚内热的症候,如口干舌燥、头晕耳鸣、舌红苔干脉细等。放疗初期射线剂量较大时,毒热之邪偏盛,正邪相争,则出现鼻、口腔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的一系列炎症反应,表现为口糜咽痛、发热的症状。放疗结束后,气阴大受削伐,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之帅,气虚鼓动无力,阴津亏损,则见血瘀。瘀血病证,随其瘀阻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侯,瘀阻于皮肤经络,可见射野皮肤暗紫、干枯、关节不利、张口受限;瘀阻于脑,可见头痛、失语甚至偏瘫。总之,贯穿恶性肿瘤的病机乃阴虚血瘀,不同阶段,不同病者,虚热、血瘀各有侧重。而毒热愈盛,气阴愈虚,瘀血愈痼。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又可导致气血两虚。故治疗恶性肿瘤放疗毒副作用需以养阴清热为主。
化疗
《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景岳全书•积聚》亦谓:"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外证医案》认为:“正气虚则成岩”李中梓《医宗必读》更进一步明确提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即是说,积聚是在正虚感邪,正邪斗争而正不胜邪的倩况下,邪毒踞之,逐渐发展而成。化疗作为现代医学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机体细胞,由此而引起的最常见毒副反应之一是骨髓抑制,骨髓是人体免疫中枢之一,骨髓受抑制,造成白细胞系统数量及质量的降低,抗病能力随之降低,严重时红细胞及血小板降低。化疗药作为邪毒侵害机体,致使气血脏腑损伤,尤其是肾精受损及脾胃失调。一则化疗药直伤骨髓精气,导致髓亏肾虚精耗,本源受损,血生乏源;二则化疗毒邪致脾胃运化受损,而出现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泻等证,致使气血生化无源。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居骨中而化生血液,肾精主要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将水谷精微输送于肾,依靠肾的滋养,温养作用,充盈于骨髓,化生为血液注之于脉中。脾化后天之精微,肾藏先天的精髓,互为资生,相辅为用。若肾精亏损,则骨髓不充,髓虚则精血不能复生。若脾气虚弱,则水谷不化气血和肾精的化源不足,全身失养,虚损衰竭皆至正如《医门法律•虚劳门》云:“饮食少则血不生,血不生则阴不足以配阳,势必五脏齐损。” 毒瘀互结为主要病理环节,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病是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癌毒内蕴,阻隔经络气血,气滞血阻,血液瘀结,癌毒与瘀血搏结而成,仅用善药难以取效,非攻不可。而化疗药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机体细胞,引起机体一系列毒副反应。即中医所谓“大毒治病,十去七八”,“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化疗药物作为一种有毒之品,在其“以毒攻毒”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无疑加重了瘀毒互结的病理过程,并成为加重脾肾亏损的重要原因。而脾肾亏损也会导致瘀血的形成。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阴血不足,脉道空虚甚至枯竭,血流不及而发生瘀血内停;脾气亏虚统摄无权,致血溢脉外而留瘀。肾中阳气虚,机体失于温煦则寒从中生,气血推动无力而致瘀:肾阴耗伤则虚热内生,扰血妄行而致疯瘀血不夫新血不上使脏腑组织得不到懦养,出现脏腑虚损的表现,又因脏腑虚损加重向瘀.形成因虚致瘀.由瘀致虚的恶忖循环。化疗药作为一种邪毒,除了引起脾肾损伤等虚损症状外,还可出现毒热伤阴的表现,因此可配伍清热解毒之品如半枝莲、板蓝根、黄连、金银花、连翘等。其三,中医学认为,肿瘤在体内的形成,首先是正气内虚,而化疗给机体带未的损伤,势必加重正气虚弱。故当使用具有养阴清热功效的中药,如黄精、北沙参,玉竹,沙参、玉竹、麦冬、生地这一类养阴清热药的使用,既有可能改善在化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动机体抗癌能力,增加机体对化疗药的敏感性;亦有可能在降低化疗药物用量的条件下,保持原有治疗效果,降低了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间接达到解毒,保护骨髓造血功能因此,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具有一定的优势,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了化疗药的毒性反应,增加机体对化疗药的敏感性,使化疗得以顺利完成,这无疑为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的毒副反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讨论与展望
养阴清热治疗肿瘤的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临床及实验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能提高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作用,辅助治疗小细胞肺癌有良效。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在食管癌高发区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取得85%好转率,57例随访5年,服药者癌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六味地黄丸能治疗癌前病变。六味地黄汤能降低正常的和化学诱变的动物骨髓多染细胞微核出现率,连续投药60周后,动物肿瘤的自发率随用药剂量增大而降低,说明本方对突变和癌变皆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陈斌以益气养阴汤合并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26例,治疗后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24例,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升高者19例,其均值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益气养阴汤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明显改善患者低免疫状态,减轻了化疗副反应,提高了近期疗效。陈培丰等通过实验观察养阴清热方的抗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养阴清热方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瘤率分别为33.7%和30.9%,对自发性肺转移有抑制作用;本方能提高荷瘤小鼠淋巴细胞转化淋巴母细胞,发挥其细胞免疫功能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又能提高荷瘤小鼠的NK细胞活性,增强了对癌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也抑制了肺转移;本方能降低Lewis肺癌小鼠血清DAN—P活性,提示本方有可能抑制了肿瘤细胞的DNA合成而达到抑瘤作用。实验还表明,女贞子、山茱萸对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减少有肯定的疗效,玄参、麦冬、沙参、鳖甲有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沙参、玉竹、麦冬、生地等含有生物活性多糖体,对小鼠肉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龟板、鳖甲还能调节激素、酶系统和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总之,养阴清热防治肿瘤的作用主要在于;抑癌抗癌作用,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治疗癌前病变,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养阴清热法既可应用于肿瘤的某一阶段,也可用于全程治疗,还能应用于肿瘤的并发症,此法可归于培本扶正法范畴,临床应用较为灵活,多与益气、养血、软坚、解毒等诸法联用,对证属阴津亏耗之肿瘤多有效验。

































7 19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