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猝不及防的心肌梗死病例讨论
病例信息
患者男,50岁,汉族 因“发作性胸痛1天,再发1小时。”于2025年11月14日21时17分入院。
病例特点 :
1、中年男性,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数年,间断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
2、患者于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呈阵发性,疼痛性质为钝痛,持续约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无大汗、头晕、头痛,无心慌、胸闷,无左肩部放射痛,无咳嗽、咳痰,无一过性晕厥及黑朦。未就医。1小时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程度较前加重,伴胸闷、气短、大汗,症状持续不缓解,随后急来我院,急诊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20:28),查随机血糖为28.3mmol/L,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 17mL+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150mg微量泵泵入、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液 8u对症治疗,随后请我科石少虎副主任医师会诊,查看后考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300mg、替格瑞洛片180mg抗血小板聚集对症治疗,告知家属患者此次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危重,随时都有猝死、心脏骤停可能,建议首选冠脉介入治疗、次选冠脉溶栓治疗、再次选药物保守治疗(不推荐)(20:35),家属考虑约20分钟余;患者憋喘加重,心电监护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0.5mg静推对症治疗;再次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危重,后患者家属同意行冠脉造影术+必要时冠脉介入治疗(20:58)。随后入介入室行冠脉介入诊治。
3、体格检查:T36.6℃;P98次/min;R:18次/min;BP:104/79mmHg;神志清,精神差。口唇轻度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部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率9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4、辅助检查:心电图:心房颤动,II、III、aVF 导联ST段抬高。(20:28) 复查心电图:三度房室传导阻滞,II、III、aVF 导联ST段抬高。
初步诊断 : 1.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 心房颤动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2型糖尿病。
入院时心电图:









急诊行“单根导管冠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常规消毒右股动脉、右上肢,铺手术巾,穿刺右侧桡动脉成功,置入6F桡动脉鞘管,给予肝素8000U,应用多功能造影导管示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自根部完全闭塞(考虑慢性闭塞),中间支近段狭窄最重约90%,回旋支中段狭窄80%,远段狭窄70%;右冠近段狭窄30%,中远段以远完全闭塞。与患者家属(妻子)与同事积极沟通,告知家属患者同时合并前降支慢性闭塞与右冠急性闭塞,围手术期死亡率极高,即使及时开通闭塞血管死亡率仍极高,患者家属表示了解并同意行介入治疗。患者心电监护示3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给予阿托品0.5mg静推、异丙肾上腺素1mg入液静滴,后患者3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与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交替,给予氯化钾注射液1g入液静滴。应用6F JR 4送至右冠开口处,Sion导丝通过闭塞段至右冠远段,先后送入2.0*15mm预扩球囊、3.0*15mm刻痕球囊至右冠中远段病变处,以14atm、12atm扩张,冒烟示右冠血流恢复、血栓负荷较重,患者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继而出现室颤,给予200J电除颤*2次,患者恢复自主心律,患者血压低,给予多巴胺200mg入液泵入,给予胺碘酮0.15g静推,心电监护示患者QRS波增宽、频发窦性停搏,冒烟示右冠前向血流恢复、TIMI血流3级。遂结束手术。右桡动脉加压包扎。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病情极其危重,随时有猝死危险,并极易再次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死亡率极高(术后死亡率仍在50%以上),患者家属表示理解。患者术后返回重症医学科,告知ICU患者术后死亡率极高,嘱密切监测患者心电、血压变化,及时对症处理。积极给予抗血小板、抗凝、升压等药物治疗。
入ICU后患者什么模糊,痛苦貌,复查心电图:


5分钟左右出现室颤,行电除颤,再次出现上述心律,维持几分钟后出现心率下降,低至35次/分,随即予以心肺复苏,抢救约3小时无果,宣布临床死亡。
病例讨论
此例患者胸痛已有1天,未予以重视,来院时已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因医院技术设备有限,如果在上级医院,会行哪些救治措施?VAECMO+左心辅助会不会挽救此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