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各种带蒂息肉的内镜下切除策略
一、引言
结直肠带蒂息肉是结直肠息肉常见类型,蒂部结构特征对内镜下切除策略及安全性、治愈性切除影响显著。蒂部有息肉组织延伸至蒂基底部的息肉少见,切除时需特别注意,以确保完全切除。
视频1

视频2

视频3

视频4

视频5

二、内镜下切除策略
(一)电圈套切除术
热圈套切除术是结直肠带蒂息肉切除常用方法。蒂部较细的息肉,直接使用热圈套器置于息肉头部和蒂部之间,缓慢收紧圈套器通电切割凝固。蒂部较粗的长蒂息肉,先进行预防性结扎,小于1cm的蒂可选择用夹子结扎蒂部,结扎后圈套器圈套电凝切除,减少出血风险。
(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较大长蒂息肉(蒂部1 - 2cm)适用EMR。先在息肉头部和蒂部注射液体垫抬高息肉,使用圈套器套住部分蒂部或蒂部延伸病变外正常组织大于5mm正常组织,缓慢收紧圈套器通电切割,保持息肉完整性,便于病理评估。
(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特殊类型短蒂息肉,如蒂部有明显息肉组织延伸且病变较大或怀疑癌变,EMR难以完整切除的带蒂息肉,ESD是更好选择。在息肉周围黏膜下注射形成水垫,用电刀沿着水垫剥离,实现完整切除,可更好控制蒂部血管处理及切除范围和深度。
(四)其他辅助技术
切除粗长蒂息肉时,可借助尼龙绳预先结扎蒂根部,阻断血供控制出血的发生。对于难以操作的息肉,调整患者体位或采用各种牵引技术https://live.yunyoupei.com/play/OT86JScqJGgsaiYp.html?ak=cbe6ffb51b18dd01fa50cfaddce3bb08&from=inner&r=1191934,以便更好地暴露和操作。
三、病理评估
切除后的息肉应进行完整病理评估,确定病变性质和范围。蒂部有息肉组织延伸至蒂基底部的息肉,特别注意蒂部病理情况,确保无癌变或残留病变。
四、术后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并发症。有癌变风险的息肉,术后3 - 6个月内复查内镜。切缘阴性者,可在内镜治疗后6 - 12个月内复查。
五、结论
结直肠带蒂息肉内镜下切除需根据息肉大小、形态和蒂部特征选择合适切除方法。蒂部有息肉组织延伸至蒂基底部的息肉,特别注意蒂部处理和出血预防。合理选择切除方法和注意操作细节,可提高切除安全性和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3.https://www.tilong.com/wp-content/uploads/2023/12/2023120812440643.pdf
Managing difficult polyps: techniques and pitfalls - PMC(权威站点).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3959925/
Epithelial lesions (polyps) of the colon: issu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https://hirurgiya.com.ua/index.php/journal/article/download/1113/1104/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large colorectal polyps.https://cdn.amegroups.cn/journals/ales/files/journals/34/articles/8102/public/8102-PB6-6165-R3.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