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每日毅讯|JAMA子刊:短期环境低温或高温都与心衰患者死亡率显著相关

心血管版达人 · 发布于 4 天前 · IP 北京北京
573 浏览
iconwebcomer 推荐


img

既往研究提示:环境温度对心血管事件具有显著影响。比如,我国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数据提示,极端的高温、低温天气都与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相关。然而,短期的极端环境温度暴露是否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显著相关呢?目前没有高水平研究证据。近期,JAMA:Cardiology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的队列研究,探讨了这一话题。

本研究为全国性、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基于瑞典国家患者与死因登记数据库,纳入2006—2021年间死亡的250 640例心衰患者。以1 km×1 km空间分辨率的日均环境温度为暴露,按各市2.5百分位和97.5百分位定义低温和高温;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估计短期温度暴露与死亡关联,并分层分析2006—2013与2014—2021两时期及亚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死亡时平均年龄84.3±9.4岁,女性占48.3%。环境温度与全因及心血管死亡呈U型关联。整个研究期低温全因死亡OR 1.130(95%CI 1.074–1.189),高温OR 1.054(95%CI 1.017–1.093);心血管死亡低温OR 1.160(95%CI 1.083–1.242),高温在2014—2021年OR 1.084(95%CI 1.014–1.159)。2014—2021年高温相关死亡风险高于2006—2013年。男性、糖尿病及利尿剂使用对低温更敏感;合并房颤/房扑及暴露于高温死亡风险更高。

img

「毅讯点评」

本研究通过瑞典国家数据库中25万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分析发现,当日的环境温度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都呈现U型曲线,过低或者过高的当日气温均可以显著影响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相对而言,低温对心衰死亡风险的增加影响更大。本研究结果提示,应该注意对心衰患者进行环境温度的调控,尽量避免其暴露在极端温度环境中,哪怕是短期暴露也会显著增加死亡风险。然而,本研究作为国家级观察性队列研究,也存在较大的偏移。因为心衰患者更多的是室内活动,不论是暖气还是空调都会调节其环境温度,因此,对心衰或者心肺血管疾病患者可能更应该关注的是室内环境温度差异对恶性事件的影响。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数据。而且更重要的是,居家环境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因素是可以作为干预因素来进行研究的,也就是说,这些研究可以为环境干预提供RCT级别的循证证据,笔者认为这是环境影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原文参考

img



心力衰竭 (415)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