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之祸:“为什么说临床医学死于2025”
本文图一乐,谁当真谁是这个:
规培政策从一开始就是诞生在临床医学上啃食新鲜血液的癌细胞,如今只是到了癌症晚期出现症状而已。
我来系统阐述一下规培政策对医学产生的影响。
首先,什么是规培,规培是因为医学生本科毕业后,大家认为其不足以有直接担任在临床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在有带教资质的医院进行三年的轮岗培训,获得充分的锻炼后再去临床工作。
听起来是个很好的事情,但实际执行时却出了大问题。
中国的大医院,大三甲基本都是爆满的水平,外科做不完的手术,内科办不完的出院,但由于临床规范要求,又有一堆没什么含金量的杂活不得不干,因此在很早年间就有不少医院在请人帮忙写病历,开简单医嘱,术后换药,贴化验单,整理纸质病历,美名其曰医学助理。
医学助理并不便宜,至少也得编内住院医一半的工资。
而专硕研究生虽然便宜,但数量少,要科里先有硕士研究生导师才能招得到。
而规培生实在太便宜了,又太好用了,一个规培生的成本可能只有医学助理的三分之一,一个编内住院医的六分之一,但能顶替近乎百分百医学助理的工作,能顶替80%住院医的工作。申请规培基地的要求,又远低于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要求。
因此一旦推行在各大三甲医院广受好评,医院只需要付两到三千一个月的补贴,即可拥有一个本科以上,眼神清澈的医学大学生来帮自己干活。规培在大多数大型医院迅速铺开。
此时DRGS/DIP等政策尚未铺开,老登们上没有医保的压力,下有年轻医生和规培生帮忙干活。此时就是医疗系统的黄金时刻。但荣耀和幸福只属于老登。
这些政策的压力直接传导到了年轻医生身上。
第一,规培带来了成长吗
没有!规培时代的新医生,医学水平反而低了!
关键是频繁轮岗与非本院职工两个问题,规培计划中排了很多的科室,看似全面发展,实则样样不能,一个新医生在规培三年中要轮转近10个科室,每个科室可能就是两到三个月。差不多是刚好能熟练收病人的程度,但对带教老师来说,他不是本院的,你和这个规培医生这辈子可能就两到三个月的交集,你对他的带教,能上新到哪去?哪怕你足够上心,但你终于把他教好了,他走了,又塞给你一个啥也不会的新萌新。多来几次,带教还会上心吗?
另一方面,原本医学生本科学制是五年,比其他专业多的一年就是用来去医院实习的,这一年认认真真在医院干,其实还是能有很多收获,但因为专硕并轨规培制度,以及强制规培制度,考上专硕研究生变成了一件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事情,加上医学生学历的编制,导致实习流于形式,所有医学生几乎全变成在实习中摸鱼准备考研的情况。近乎是白白浪费了一年!
我提到了学历贬值,那么学历为什么贬值
这就要谈到规培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规培拉爆了就业!
我们前面提到过,规培生又便宜又好用,性价比远超过住院医。在优胜略台中,规培生占据了原来属于住院医的生态位,事实上很多医院的医疗组,已经变成了主任/副主任医生1人+1~2人规培生/研究生了,一个科里的高职医生比住院医还多,你去的省级龙头医院里,全程你所接触到的医生,可能只有一两个是本院的,其他全是学生!
那么对于有规培资质的大三甲来说,招聘需求就极具减少。因为原本需要大量住院医做的工作,现在规培生就能干了,我还为什么要增加成本去招住院医呢?
因此医学专业的找工作难度极具升高,医院放出一个名额就一群人抢,那医院自然优中择优,加上专硕铺开扩招,医学成了硕士遍地走,本科不如狗的局面。
而这又带来了另一个后果
第三,规培拉低了医疗水准!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医院上半月医疗事故高发,九月份更是重量级,是因为这个阶段是规培医生入一个新的临床科室的时候,他可能啥都不会,但还是要承担制定治疗方案和主刀外的所有工作。
目前龙头医院是空心化的,因为廉价劳动力太多了,规培生、进修生、研究生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本院职工,这对医疗质量绝对是有影响的,因为他们还是学生,所有行为担责的是他的上级,你确实不能指望他们有本院职工一样的责任心,更不能指望他们有本院职工一般的水平,但确实是他们执行了你很大程度的医疗方案!
最后,规培进一步的加重了医院重科研轻临床的倾向。
医院科重科研是个长久的趋势,他来源于一个难解的问题,
如何客观公正评价一个医生的医术?这是很难量化的。
而论文则是个好方法,谁影响因子高,那确实是高。
科研搞得好还有机会改写治疗指南,从而加强医院的专业地位
于是医院们都在卷科研,而科研的投入也需要心血。科研临床都强的往往是少数。
于是很多留学欧美,发了几十上百分论文的人中豪杰,直接就靠论文成为了主任,但他们水平到底如何?可能还是远强于我这个学渣,但肯定是弱于那个平行时空中专心搞临床的他本人。
重科研轻临床这个问题,不能全赖规培,但规培同样起了很大的作用。
前面所说,医院有了规培生干活后,招住院医的动力减弱了,而招住院医的倾向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医院需要一个能解决临床各种杂事,执行临床治疗的住院医,但现在这些工作给规培生干了,那现在医院不缺临床牛马了,缺口就变成了科研牛马,
因此这些年医院招聘,越来越看重科研能力,越来越看重博士文凭,这和规培是脱不了干系的。
综上,规培对临床专业的毒害是方方面面的,这些毒害的直接受害者是那些在规培中被剥削,毕业又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并传导到医院以及患者,但规培又已经渗入到了医院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历史惯性。
写至于此,只剩一声哀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