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甲流MP双阳;5天后,弟弟发热
病例信息
案例一:姐姐,女,9岁
就诊日期:2025-10-24 14:11
主诉:咳嗽4天,伴发热2天
现病史:咳嗽,咳嗽声音重,痰液咯不出,在家服用“肺力咳、氨溴索”等药物后无明显好转,昨日咳嗽加剧;今日中午在学校发热,伴发热、头痛、双下肢肌肉疼痛、乏力,由家长接到我院就诊。
既往史:否认
过敏史:否认
个人史:小学生,班上有因发热请假的同学
体格检查:体温:39.4℃,体重:31kg,咽充血,扁桃体II°,未见脓点及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啰音。舌尖红,苔黄稍腻。
辅助检查:血常规、CRP正常范围。
甲流抗原阳性。
MP-IgM阳性。

初步诊断:甲型流行性感冒,实验室确诊病例;肺炎支原体感染;
诊断依据:
1.甲流:流行病学史(流感高发季,小学生,班上有因发热请假的同学)+一热二痛三乏力(体温39.4℃,双下肢酸痛,乏力)+病原学检查阳性(甲流抗原阳性)→实验室确诊病例。
2.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热、剧烈咳嗽、双肺呼吸音稍粗+无影像学检查+MP-IgM(免疫胶体金法)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性较大,但不能诊肺炎支原体肺炎。
诊断标准用核酸检测、血清抗体 IgM 检测作为病原学确证确诊标准;免疫金胶法,可作为门诊快速筛查值班,但阴性不能排除。
知识分享:《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5 年版)》诊断标准:
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两项,即可诊断为 MPP:(一)MP-DNA 或 RNA 阳性。(二)单份血清 MP 抗体滴度≥1:160(PA 法);病程中双份血清 MP 抗体滴度上升 4 倍及以上。
典型临床表现:
多发年龄段:MPP 多见于 5 岁及以上儿童,5 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1 岁以下少见。
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早期多为干咳。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早期肺部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影像学表现:MPP 早期胸片或胸部 CT 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
病原学检测:
核酸检测:核酸分子诊断包括 DNA 或 RNA 检测,一旦感染,即呈阳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最重要的早期诊断方法。早期门诊患者,咽拭子采样即可,但应注意采样质量。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可用于住院病人,由于 RNA 随病原体死亡而降解,可作为评价 MP 感染转归的指标。
血清抗体 IgM 检测:可作为诊断依据,MP-IgM 抗体一般在感染后 5-7 天出现,故本方法不适于病程 5 天内的早期诊断,也不适合于患有免疫功能低下的 MPP 早期病原学诊断。颗粒凝集法(particle agglutination,PA 法)是实验室测定血清 MP-IgM 抗体的主要方法,单份血清抗体滴度≥1:160 可以作为 MP 近期感染的标准。测定 IgM、IgA、IgG 等亚类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对诊断 MP 感染也有价值,但阳性折点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因抗体在部分患者体内持续存在,使得对短期内再次感染的阳性判断造成困扰。
免疫胶体金法: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可作为门诊早期筛查依据,阳性提示 MP 近期感染,适合门急诊患儿快速筛查。但敏感性不足,患者体内含量较低时可能造成漏检,阴性不能完全排。
治疗:
1.奥司他韦 60mg po bid,5天;
9岁,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都可以选择,我们单位有奥司他韦所以选择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奥司他韦胶囊/颗粒剂适用于1岁及以上儿童及成人。奥司他韦干混悬剂适用于2周龄以上儿童及成人。疗程5天。优点:可使用人群较广方,用于儿童的研究很多。
玛巴洛沙韦:玛巴洛沙韦片剂适用于≥5 岁儿童及成人,干混悬剂适用于 5~12 岁儿童,均为单剂次口服。疗程为单次口服。优点:单次用药,依从性高;新药,耐药率较低;机制是直接阻止病毒复制。

国内多项研究显示:玛巴洛沙韦在缓解流感症状时间上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相当,在降低流感病毒滴度水平上优于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药物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尤其恶心风险)比奥司他韦更低.
阿比多尔:成人,疗程 5 天。国内无儿童使用的临床数据。
2.防风通圣颗粒 3g po bid;
中成药:根据中医辨证使用。
3.阿奇霉素 0.3g po qd;
MP-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结合剧烈咳嗽,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性较大,故予抗肺炎支原体治疗。25年儿童指南大环内酯类、新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是一线用药,后二者用于大环内酯类耐药者,且需根据年龄签署知情同意方可使用。该患者考虑轻症,故使用阿奇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轻症或者敏感的重症患儿,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奇霉素用法:轻症 10mg/(kg.d),qd,口服至 3-5d;重症阿奇霉素可静脉滴注,10mg/(kg.d),qd,连用 5-7d 左右,间隔 3-4d 后可开始第 2 个疗程,总疗程依据病情而定,多为 2-3 个疗程,由静脉转换为口服给药的时机为体温正常、和其他临床症状改善时。

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用于以下情况之一:起病即持续高热,并有重症风险的患者;耐药检测阳性且临床综合判断明确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者;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UMPP、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 和 暴发性肺炎支原体肺炎FMPP。8 岁以下儿童使用时,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用于高度怀疑或明确 MP 耐药的 MUMPP、SMPP 和 FMPP 治疗,尤其有发生后遗症风险的住院患者,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4.布洛芬混悬液8ml po st,体温>38.5℃时可服用,两次之间至少间隔4小时,24小时不超过4次;
5.报疫情,告知流感并发症的风险性,建议居家休息(隔离)。
疗效评估:
2025年10月30日 10:24患儿复诊:24日回家后遵医嘱服药,体温逐渐下降,身痛、乏力等症状渐轻,27日下午发热、身痛、乏力症状完全缓解。今日仍有咽痛、咳嗽,但比较轻微,要求复测流感抗原。
辅助检查:甲乙流抗原阴性。
案例二:弟弟,7岁。
就诊日期:2025-10-30 16:50
主诉:发热10分钟余
现病史:10余分钟前在学校上课过程中被发现发热,伴有头痛,双下肢酸痛、乏力,
既往史:否认
过敏史:否认
个人史:其姐姐5天前确诊甲流。
体格检查:体温:38℃,咽充血,扁桃体II°,未见明显脓点及脓性分泌物。舌尖红,苔白稍腻。
辅助检查:检验科下班,故未能完善血常规及病原学检测。
初步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甲型流行性感冒?
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一热二痛三乏力,流行性感冒可能性非常大。
处理意见:
1.考虑甲流可能性较大,但我院目前儿童用奥司他韦缺药,建议自备奥司他韦颗粒、玛巴洛沙韦口服抗流感病毒。
2.舌像提示风热感冒,银翘解毒颗粒15g po tid。
3.对症:小儿氨酚烷胺颗粒 9g po bid;
4.建议尽快至其他医院完善血常规及流感病原学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