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患者的乙肝抗病毒治疗
一、什么时候应该启动抗病毒治疗?
根据病人HBsAg是否阳性,启动抗病毒治疗时机不同,按照以下策略进行。对于HBsAg阳性者,为乙肝病毒DNA再激活的高危人群,应在接受化疗前就开始抗病毒治疗。对于HBsAg阴性/抗-HBc阳性病人,由于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风险较低,化疗前一律都开始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能对部分病人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因此,对HBsAg阴性/抗-HBc阳性病人可严密监测血清乙肝病毒 DNA水平,如果患者乙肝病毒 DNA由不可测状态变为可测状态,就应该马上开始抗乙肝病毒治疗。但如果这类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淋巴瘤患者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进行严密的乙肝病毒 DNA监测,那么应该考虑在接受化疗前就开始抗乙肝病毒治疗。一旦启动抗病毒治疗,抗病毒的药物应用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该选择强效抗病毒并且耐药率低的药物进行预防,包括恩替卡韦(entecavir)和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都可作为预防用药的选择。在化疗过程中,针对抗乙肝病毒的治疗还应该同时请肝病科医师会诊,根据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后的疗效及时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二、什么时候可以停止抗病毒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启动抗病毒治疗,患者不可随意减药或者停药。停止抗病毒治疗的时机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
1.根据患者基线乙肝病毒 DNA的拷贝数:①对于基线乙肝病毒 DNA≥2000 IU/ml的患者,停药须慎重,建议请肝病科医师会诊,根据最新的抗乙肝病毒感染指南决定停药时间;②对于基线乙肝病毒 DNA<2000 IU/ml的患者,在完成整个化疗疗程后,应继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少6~12个月,随后根据乙肝监测结果考虑停药。
2.根据接受化疗方案对免疫抑制程度的强弱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来决定具体停药时间:对于高危人群,比如接受免疫化疗、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者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抗乙肝病毒治疗应至少维持12个月,之后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停药;如果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进行维持治疗,那么在整个维持治疗期间应进行持续的抗病毒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