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处理

儿科版达人 · 最后编辑于 09-19 · IP 河北河北
1063 浏览
icon芒果三岁等 2人推荐

病例信息

患儿男,1岁9月,主因呕吐2天,精神差1天急诊入院。

患儿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呈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未予特殊治疗,入院前1天患儿出现精神差,呼吸稍促,无烦躁、哭闹,为求进一步诊治急入我院。

既往生后完善足跟血筛查异常,自觉发育迟缓,完善血尿筛查示甲基丙二酸血症,规律口服治疗,具体不详。

初步诊疗史:

入院查体:T:36.6℃,P:150次/分,R:37次/分,BP:89/56mmHg,血氧饱和度98%,体重10Kg。神清,精神反应差,呼吸稍促,鼻翼无扇动,吸气性三凹征弱阳性,面色正常,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皮疹,干燥,弹性差,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眼窝凹陷,哭时无泪,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干燥,无发绀,口周无青紫,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胀,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活跃,四肢肌力、肌张力查体不配合,双下肢无水肿,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约3秒。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H:6.71,PCO2:20.3mmHg,PO2:167mmHg, Lac:1.2mmol/L,S02:96.2%, ABE:-30.5,HC03-:2.4mmol/L

img
img
img
img
img

初步诊断:1. 甲基丙二酸血症;2.重度脱水;3.胃肠功能紊乱

初步治疗:

img
img
img

入院后予氧气吸入,禁食,补液纠酸,补钙,胰岛素泵入等支持治疗,具体液体见上图。

病情转归:

患儿禁食下无呕吐,停禁食,改鼻饲奶60ml Q4h,给予左卡尼丁静点促进代谢,继续给予补液治疗。

img
img

血气分析:PH:7.58,PCO2:31.3mmHg,PO2:139mmHg,Lac: 1.8mmol/L,S02:99.5%,SBE:6.5,HC03-:29mmol/L

后患儿精神反应好转,可经口进食,无呕吐,无脱水症状,复查血气分析酸中毒纠正,病情好转出院。

病例讨论

此病人既往已确诊甲基丙二酸血症,本次已精神差、脱水症状入院,入院时重度脱水状态,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病史简单,治疗也相对简单,但是具体补液原则和其它疾病不太相同,所以结合此病例及相关指南复习一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相关知识。

一、概述: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由四种氨基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代谢中的酶缺陷引起的有机酸血症。是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或其辅酶钴胺素(维生素B12)缺陷所致,造成甲基丙二酸、丙酸等有机酸在体内蓄积,从而导致神经、肝脏、肾脏等全身多系统损害。在急性形式中,可能会出现嗜睡、昏迷和癫痫发作。智力低下是一个长期的后果。其中约70%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型甲基丙二酸血症),30%为单纯型甲丙二酸血症。

二、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可呈急性、间歇性、慢性进行性病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

1.1岁之内发病的早发型患儿中1/3 于新生儿期发病,主要表现为嗜睡、反复呕吐、喂养困难、发育落后、智力落后、肌张力减低、癫痫等,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贫血、血细胞减少、昏迷等。

2.晚发型可在幼儿至成年发病,首次代谢危象的诱因常为感染、饥饿、疲劳等应激因素刺激,如果不及时诊治,可导致脑损伤、多器官衰竭,遗留癫痫、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三、治疗:

以液体支持疗法为主,静脉滴注左卡尼汀、碳酸氢钠、葡萄糖,必要时给予脂肪乳、必需氨基酸及胰岛素,治疗中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糖、血氨、血气分析及电解质。

1.液体治疗原则:在急性失代偿期,需静脉滴注含葡萄糖和电解质的溶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能量支持。

外周静脉滴注时,葡萄糖浓度不宜超过12.5%。若采用中心静脉输液,葡萄糖浓度不宜超过25%。此病例中的补液糖浓度为外周静脉,所以糖浓度为10%

葡萄糖输注速度建议在4~10 mg/(kg·min)。此病例的糖速为5mg/(kg·min)

胰岛素0.01~0.02 U/(kg·h)。

静脉输液时需注意患儿心肾功能,控制液体量及速度。

在急性失代偿期,应给予碳酸氢钠纠酸。

若患者血碳酸氢根<15mmol/L,首剂按照 5%碳酸氢钠 3~5ml/kg,稀释成 1.4%碳酸氢钠,半小时静脉输入。

第 1 个 24 小时目标是将碳酸氢根补充至 18~20mmol/L 以上,第 2 个 24 小时可改口服碳酸氢钠或联合静脉滴注,建议在 48 小时内纠正碳酸氢根水平。

纠正酸中毒时患者易出现低血钾和低血钙,应注意监测,必要时及时补充。

2.其它治疗:

饮食疗法:为减少甲基丙二酸及氨的产生,急性期应回避含天然蛋白质膳食,经口或鼻饲给予无异亮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苏氨酸的特殊配方营养粉。

另外,完全限制蛋白质的时间不应超过48 h,24h后需逐渐开始补充含蛋白质的食物。长时间完全限制外源性蛋白,会造成必需氨基酸缺乏,导致内源性蛋白分解,反而进一步促进有机酸及氨的产生。

透析治疗:如果患儿血氨>500 μmol/L,且限制蛋白、静脉滴注左卡尼汀及降血氨药物治疗3~4 h后血氨无下降,或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昏迷、脑水肿表现,应考虑血液透析治疗。

以上关于此病例,欢迎广大同仁积极讨论发言。

甲基丙二酸血症 (4)
纠错
回复3 5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病例完整NaN
临床实用NaN
诊疗科学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