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一例典型患儿的手术治疗
患儿女性,2个月大,主因渐进性呕吐40天入院,呕吐呈喷射状,为吃奶后发作,生后体重无增长。
查体可触及典型的上腹部质硬小包块(教科书上描述的“橄榄核”样肿块,橄榄长啥样?🙂)
院前超声提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后造影检查亦证实。
患儿长时间呕吐,存在明显电解质紊乱。



经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失衡(先后2次报告血氯/血钾危急值),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手术顺利,用时半小时。




术后第二天拔出胃管少量喂奶后,无呕吐发作,患儿精神状态恢复良好。

挽救一个小婴儿,立下功劳一件。下班回家!
复习: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 1‰ ~ 3‰,存在地域、及种族差异,男女比例为 4 ∶ 1 ~ 5 ∶ 1。
诊断方法主要根据典型的呕吐病史,右上腹部或上腹部触及橄榄样肿块,诊断即可成立。
辅助检查首选 B 超,对于体检及 B 超均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则需进一步选用上消化道造影。
超声确诊标准: ①幽门肌厚度≥4 mm; ②幽门管长度≥18 mm; ③幽门管直径≥15 mm。
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已经成为标准术式。效果较好。
最后编辑于 2020-12-22 · 浏览 1.5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