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DM 病例解读|「糖心肾」三重暴击,如何用药实现全面代谢稳态?

面对长病程、血糖控制不佳且已合并心、肾、血管多重损害的复杂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如何借助最新循证与指南,实现血糖、体重、心肾结局的全方位获益?
本期「2025 糖尿病高质量管理能力提升」项目,邀请长江航运总医院李琴医师带来一例极具代表性的病例:66 岁男性,糖尿病史 11 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9.3%,伴大量蛋白尿、慢性肾功能不全、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多重风险。该患者在传统胰岛素联合多药方案疗效有限的情况下,应如何优化治疗方案?随访 6 个月后,血糖、体重、蛋白尿及心肾功能发生了哪些令人振奋的变化?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夏文芳教授将对此病例进行深入剖析,一起来汲取宝贵经验!
精选病例
1 患者病史
患者基本信息:
男性,66 岁,2023 年 11 月就诊。
主诉:血糖升高 11 年,泡沫尿 3 年,加重 1 周。
现病史:
患者于 11 年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FBG)7.3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PBG)11.7 mmol/L,无口干、多饮、多尿,食量中等,体重无明显变化,无怕热、多汗、心悸,当地医院诊断为「T2DM」,予降糖口服药物治疗,平时监测血糖少,血糖控制不佳。
3 年前出现泡沫尿,尿常规蛋白(++),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痛,无下肢水肿等,尿蛋白电泳:白蛋白 86.1%,24 h 尿蛋白定量 931 mg/24 h,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1,123.43 mg/g,我院诊断为「T2DM 合并糖尿病肾病」,门诊规律复查。
目前降糖方案为「德谷门冬胰岛素 28 IU 晚餐前 sc+阿卡波糖 50 mg tid po+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 1 片 bid po」。近一周患者自觉泡沫尿增多,不易消散。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欠佳,大便正常,小便如上述,体力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10 年,最高可达 180/110 mmHg,平素服用「非洛地平+缬沙坦」治疗,血压控制可;2017 年因 Ⅲ 度房室传导阻滞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具体不详。有混合型高脂血症病史,目前口服「阿托伐他汀 20 mg qn」。
个人史:
吸烟 30 年,已戒烟;饮酒 30 年,日均 50 mL;低蛋白饮食。
家族史:
有高血压家族史,母亲患高血压。
2 检查结果
体格检查:
身高 173 cm,
体重 86 kg,
体重指数(BMI)28.73 kg/m2,
腰围 108 cm,
内脏脂肪 196 cm2,
心率 70 次/分,
血压 146/84 mmHg,
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头颅五官正常,无满月脸、水牛背,未见皮肤紫纹,足背动脉搏动触诊减弱,双足温凉觉减弱,位置觉减退。
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
总胆固醇(TC)3.88 mmol/L,
甘油三酯(TG)2.09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95 mmol/L,
动脉硬化指数 2.73。
糖代谢相关化验:
HbA1c 9.30%,
FBG 6.61 mmol/L,
PBG 12.50 mmol/L,
空腹 C 肽 2.71 ng/mL,
空腹胰岛素 4.52 μIU/mL,
抗胰岛素抗体 13.51 RU/mL,
抗胰岛细胞抗体 < 2.00 RU/mL,
抗谷氨酸脱氢酶 < 2.50 RU/mL。
心梗四项:
超敏肌钙蛋白 T 22.10 ng/L,
肌红蛋白 104.10 ng/mL,
肌酸激酶同工酶 4.31 ng/mL,
N 端脑钠肽前体 306.70 pg/mL。
肾功能:
尿酸(UA)342 μmol/L,
肌酐(Cr)141 μmol/L,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44.71 mL/min/1.73 m2。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UACR:2,516.00 mg/g;
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伴斑块(多发),右侧椎动脉稍细,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
肌电图:右腓总神经、左胫神经、右胫神经传导速度减低;
眼底照相:未见明显异常;
动脉硬化测定:右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PWV)1,977 cm/s,踝肱指数(ABI)1.18;左 PWV 1,762 cm/s,ABI 1.11。
影像学检查:
胸部 CT 平扫:双肺上叶及右肺中叶多发肺大泡,左肺下叶小结节,右肺下叶少许慢性感染,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
腹部超声:脂肪肝,胆囊壁稍毛糙;
心脏超声:升主动脉扩张,左房增大,室间隔增厚,左室舒张功能降低(Ⅲ 级);
肾脏超声:双肾实质回声增强,右肾囊肿。
3 诊断
T2DM,糖尿病肾病(G3aA3 期)
代谢综合征
高血压病 3 级(很高危),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 Ⅱ 级
心律失常,Ⅲ 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肺炎
肺结节
脂肪肝
治疗与随访
1 治疗方案
既往治疗方案: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 28 IU 晚餐前 sc,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 1 片 bid po、阿卡波糖片 50 mg tid po。
本次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生活方式指导,糖尿病教育,戒酒,低盐、低脂,补充优质蛋白,减重。
糖尿病药物治疗: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 28 IU 晚餐前 sc、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 1 片 bid po、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0.5 mg qw sc、达格列净片 10 mg qd po。
合并症及并发症药物治疗:
- 降压:非洛地平缓释片 5 mg qd po、缬沙坦胶囊 80 mg qd po;
- 降蛋白尿:非奈利酮片 10 mg qd po,肾炎康复片 4 片 tid po;
- 改善肾微循环:羟苯磺酸钙胶囊 0.5 g tid po;
- 清除毒素:尿毒清颗粒 10 g tid po,复方 α-酮酸片 5 片 tid po;
-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 mg qd po;
- 降脂稳定斑块:瑞舒伐他汀钙片 10 mg qn po。
2 随访情况

入院时:
德谷门冬胰岛素 28 IU 晚餐前 sc,阿卡波糖 50 mg tid po,以及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 1 片 bid po。
出院时:
在原有方案基础上,停用阿卡波糖,加用司美格鲁肽 0.5 mg sc qw 和达格列净 10 mg qd po。
3 个月后:
将司美格鲁肽增至 0.75 mg sc qw,德谷门冬胰岛素减至 26 IU 晚餐前 sc,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减量为 1 片 qd po。
6 个月后:
司美格鲁肽 1.0 mg sc qw 和达格列净 10 mg qd po 维持不变,德谷门冬胰岛素进一步减至 22 IU 晚餐前 sc,并停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
最终方案优化为司美格鲁肽、达格列净联合低剂量德谷门冬胰岛素,方案更简化,旨在综合管理血糖、体重及心肾风险,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总结与思考
1 治疗效果

2 诊疗思考
该病例治疗难点
中老年男性患者,糖尿病病程 11 年,合并心肾疾病及多种代谢异常,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4 个组分:高血糖、腹型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既往合并用药多,降糖方案为胰岛素+口服药物,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已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属于心脑血管意外猝死高危人群。
针对以上难点,采取哪些治疗措施
予以增加有心血管、肾脏综合获益的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SGLT2i)降糖,并将司美格鲁肽剂量从 0.5 mg 进一步调整剂量到 1.0 mg 长期维持治疗。
采取治疗措施后,患者有哪些获益
随访患者血糖控制良好,胰岛素剂量和口服降糖药物剂量均减少,血压、血脂、体重等综合代谢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UACR 明显降低,提示肾功能改善,内脏脂肪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有较可观的心肾获益。
专家点评
本例 T2DM 患者为中老年男性,糖尿病病程 11 年,已进展至糖尿病肾病 G3aA3 期合并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不全,属心-肾-代谢(CKM)综合征高危人群。其既往方案以胰岛素联合多种口服降糖药为主,血糖控制不佳,体重、蛋白尿等均未达标。患者的核心问题是血糖控制不佳,合并有糖尿病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 版)》,应首选具有心血管、肾脏获益证据的降糖药,如 GLP-1RA 和/或 SGLT2i[1]。
此次诊疗过程中,及时调整为司美格鲁肽 0.5 mg qw 并逐步递增至 1.0 mg qw,同时联合达格列净,并减少胰岛素剂量及口服药数量。6 个月后,患者 HbA1c、体重下降,UACR 显著回落,eGFR 趋于稳定,胰岛素用量减少,整体用药方案更为简化。这一系列变化印证了 GLP-1RA 在降糖之外,可通过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等机制,带来明确的心血管与肾脏保护效应。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新增适应证,用于降低伴有 CKD 的 T2DM 成人患者 eGFR 持续下降、终末期肾病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成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截至 2025 年 8 月)同时具有「降糖、保心、护肾」三大适应证的 GLP-1RA。
此次获批也标志着 CKD 治疗正式从「三联治疗」升级为「四联治疗」:在 RAS 抑制剂(RASi) + SGLT2i + 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nsMRA)的基础之上,加入了 GLP-1RA,为广大 CKD 患者带来了新的用药选择。
该病例的治疗启示在于:针对病程较长、已出现蛋白尿及心功能下降的 T2DM 患者,应尽早启用兼具心肾获益的 GLP-1RA 和 SGLT2i,实现「早联合、早获益」;随着司美格鲁肽新适应证的落地,临床医生可在指南推荐的「四联治疗」框架下,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排序与组合,从而最大程度延缓 CKD 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减重、降压、调脂等综合管理同样不可忽视,只有将 CKM 理念贯穿 T2DM 治疗始终,才能真正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作者简介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策划:靳玉玲
内容审核:陈诺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01):16-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