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带着农药看医生、在大庭广众下自杀现象

心理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7 小时前 · IP 浙江浙江
690 浏览

01

有一个上午,一对夫妻来复诊。他们已经跟我打交道有十余年了。病人是这位妻子。她是一位文盲,最早的诊断考虑是癔症,后来被诊断双相障碍,服用碳酸锂、喹硫平和氯硝西泮治疗,病情有几年是非常稳定的。近3年因为跟丈夫关系差,觉得丈夫有外遇、不关心她,还发现血糖偏高并伴周围神经病变,她自己私自停了几次药,出现偷偷喝酒、半夜出去偷别人家的东西现象,有过几次被人报警的经历,诊断考虑冲动控制障碍。

这次,他们夫妻进了诊室的门,病人坐下之后就拿出两个瓶子说:“包医生,我把农药买好了,不想活了。”这位丈夫显得有些好奇。我于是从她的手中把农药瓶拿走,给她心理安慰,并调整了药量,并一再嘱咐该丈夫做好安全管理、必要时住院治疗。

其实,这位女士曾经多次是自己一个人来就诊的,她希望我跟丈夫说说能关心一下她。所以,这位女士这次带农药瓶一起与丈夫来就诊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从医疗的角度,安全还是第一位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行为的背后是渴望被关注。这就应了一种观点:自杀和自残的人并不是真正地想死,而是在运用自杀和自残的行为在求救。遗憾的是,这种方式很容易酿成悲剧。

02

我还遇到一位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只要家长不帮他向老师请假、不让他玩游戏,他就喝农药,每次也不喝多,喝上1口之后再告诉父母。就这样,这孩子在2个月内只上了5天的学,搞得父母焦头烂额。父母希望有什么药能治好孩子的“病”。

此外,我还遇到一位初中女生。她曾经因为情绪不好在服用抗抑郁药舍曲林治疗,也处于间断请假状态。有一次上课时,班主任说:“现在的心理医生都是扯蛋,不要相信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抑郁症,都是不想上学而已。”这位女生觉得老师在嘲讽自己,就拿出口袋里的药物,当着全班的同学和老师的面,把一板药物(14颗)全部吃下去。事后,她又觉得很没面子。她在父亲的陪同下,在我的诊室里问:“包医生,你觉得我有心理疾病吗?”我告诉她:“这得决定于我们看问题的视角。”

03

正如我在《走出绝望:心理医生教你摆脱抑郁的折磨》这本书中所概括,自杀有四种主要类型:1、抑郁性自杀,2、躁狂性/分裂性自杀,3、强迫性自杀,4、冲动性/不由自主的自杀。

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角度说,与自残本身有关的自残行为与许多成瘾的背后机制类似,是当事人通过自残来寻找存在感、摆脱存在性困境的自我“疗愈”行为。这种行为之所以能减轻内心的痛苦是因流淌而出的鲜血代替了泪水。在西方文化语境中,自残行为类似于“神判行为”,都是主体为了寻找存在的权利而强加给自己的考验,并且由来已久。例如,在玛丽•居雅尔(1599-1672)的告解中就有所体现:“以前我就开始了苦修,这一切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在东方某些宗教的文化中,苦修的目的是为了“脱苦”。中国古代的女人裹小脚现象或许也是存着着“通过自残来寻找存在感”的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自杀和自残,都需要高度重视,以免引起悲剧。

自残 (5)
回复收藏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