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一例气管割裂伤后气切的护理

护理版达人 · 发布于 08-03 · 来自 Android · IP 湖南湖南
673 浏览

病例讨论

摘要:总结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实施整理护理并有效吸痰,预防及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个案护理体会。根据临床相关资料显示,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表明,不当、不及时的护理会加重病情的恶化,而且影响治疗效果。所以,通过此案例,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巩固了护理队伍的知识水平,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质检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气管切开;吸痰;并发症;护理措施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2岁,因玻璃划伤致颈部疼痛出血伴发音困难半小时于2008年8月14日14:45分急症平车入院。体温36.5℃,脉搏98次/ min .呼吸26次/ min ,血压120/70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精神差,颈部正中横行有一6cm的切口,有活动性出血。据家属反映,病人曾患抑郁症,具体情况不详。入院后予立即完善术前准备,在急症全麻下行清创缝合术加气管切开修补术,术毕于16:20返回病房,患者神志清楚,颈部伤口敷料有少许渗血,予输氧,床旁心电监护,气管切开护理,备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及对症治疗及相应的护理,病情稳定后转他科继续接受治疗。

2.护理

2.1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病情变化,及时做好记录,发现病情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2.2执行医嘱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及时、准确的完成。2.3保持气道通畅,做好吸痰和气管切开的护理

2.3.1正确有效的吸痰

(1)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未上呼吸机,一直用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量为6~8L/ min ,氧浓度维持在95%左右。术后第二天夜间2:00血氧浓度突然降至87%,吸痰护理后仍无上升现象。于是改用面罩代替鼻导管,因为面罩上有两小孔,包容性大,氧气流失小。临床结果显示,面罩吸氧后血氧浓度上升至98%,而此时氧气流量为2~4L/ min 。

(2)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所选择的吸痰管要质地柔软、粗细适宜,其外周径应少于气管套管内管直径的二分之一,以免吸痰管太粗,影响气体进入或吸入太多,而造成肺不张。

(3)掌握吸痰时机:长期频繁的吸痰易导致呼吸道溃疡出血和粘膜损伤,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护理患者时,在床旁听到患者颈部有痰鸣音,听诊闻及肺部有湿啰音,呼吸窘迫、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中的任何一种现象时再吸痰,既做到了吸痰时吸痰,又减了不必要的吸痰。

(4)掌握吸痰方法:吸痰时,吸痰管自气管内套管中轻轻插入,其深度为吸痰管不能顺利插入为止。此时,吸痰管与气管内壁的接触可反射性地引起患者咳嗽,同时将吸痰管退出少许,然后再打开吸引器,缓慢上移并旋转吸痰管,每次>15s以内。这样不至于吸痰过大而致气管粘膜损伤,对于痰液粘稠者先从气管导管内快速滴入湿化液3~5mL。一方面稀释痰液,湿润气管粘膜;另一方面刺激患者咳嗽,然后再打开吸引器吸痰。刺激患者被动咳嗽能够引起气管收缩相继的动作,使粘着在管壁上的分泌物易于脱落和咳出,小气道内分泌物也可在收缩中逐渐被挤压到大气管内被吸出,而减少有创的吸痰。这个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进行左右旋转吸引,为防止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应在吸痰前后提高吸入氧的浓度,早期不宜刺激患者咳嗽排痰,以免颅内压升高和气管切开处继发出血。

(5)辅助排痰:每半个小时变换体位一次,以减少分泌物潴留,使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的气道以利排出,同时还可叩拍背部通过振动使粘稠的分泌物松动脱落并排出。

2.3.2 充分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后空气直接进入人工气道进入下呼吸道,失去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和屏障等保护作用,使滞留在呼吸道的分泌物逐渐浓缩,干燥,阻塞管腔影响正常呼吸功能可。

本例患者,在常规氧气雾化吸入,持续湿化液气管滴入、加温、加湿室内空气,保证患者吸入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空气,防止呼吸道的损伤和呼吸道痰液结痂的形成而影响排痰。

2.4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每2小时翻身一次,每日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2次,保持病室安静,控制人员流动,每日病房空气消毒一次。

资料显示,气管切开后口咽部细菌阳性检出率居首位2,主要是因为气管损伤患者的吞咽反射功能减弱或者消失,咽部容易积液于细菌生长,吸痰时,先吸口咽部分泌物,防止其进入肺内,将寄殖菌带入而加重肺部感染。针对个体情况选择口腔护理溶液每日2次,为患者清洗、擦拭口腔。

2.5 并发症的护理4

(1)做好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则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应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并维持适当的温度(18~20℃)和湿度(50~60℃)。及时进行室内通气和消毒以减少外源性感染。套管口可用1~2层生理盐水湿润后的无菌纱布覆盖,以防止干燥空气直接进入。

(3)防止切口感染,每日常规更换伤口敷料,并酌情应用抗生素。


(4)内导管一般4~6h清洁和消毒1次,分泌物多时可随时更换。取下内导管后应用生理盐水及毛刷将内部的痰液刷洗干净,然后煮沸消毒后晾干再放回外管内,为防止外管内分泌物干燥结痂以致内管不宜放入,应尽量缩短内导管取出时间。临床中一次性气囊取代了内导管。所以每隔4~6h放气一次,放气前滴3~5mL生理盐水,以稀释痰液,放气时长为(3~5min)。在放气期间,应注意防止痰液喷射,随时做好吸痰的准备工作。临床资料证明:有效的气囊放气利于痰液的排出。

(5)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在呼吸道充分湿化的基础上,应做好体位引流。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在病人有吸痰必要时,及时吸除痰液。为减少损伤,吸痰管进出套管的次数不宜过多。

(6)注意选择固定合适的气管系带及调节气管套管系带的松紧。临床资料显示止血带更适合于气管切开外套管的固定。松紧度以系带及颈部之间可以放入一手指为宜。术后要观察系带的情况。太松时套管可因咳嗽脱出切口,故应适当系紧。对于手术后皮下气肿患者于气肿消退后应及时系紧系带。

(7)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和防治气道阻塞、出血、气胸等各项并发症。气管切开术后气管通畅与否是治疗的键。成人患者一旦切开气管后,由于失去说话能力而不能及时反映病情变化。小儿气管切开后配带套管时如无人照顾,可自行拔管,并且还可以由于分泌物过多或异物吸入造成窒息。因而护理人员在守护中应严密观察,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如出现出血、感染、皮下气肿、胸闷、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发绀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以预防气胸、纵隔气肿或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2.6做好家属及患者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术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创伤,因为气管非常敏感,故清醒的病人常难以忍受。患者气管切开后常无法讲话,产生恐惧、急燥的情绪,并可导致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烦躁不安,甚至自行拔管。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病人与家属的心理护理,指导家属24h陪护床旁及教会其配合护理工作。理解病人带管所承受的痛苦与不适,努力消除其思想顾虑及恐惧感。病人带管后不能进行语言交流,护士要尽量通过多种方法与其交流,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满足的病人的需要,以利于病情康复。

3 体会

气管切开术后因患者不能发音、表达能力差、易窒息,应该密切观察,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有效的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护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龚进红,章琴,徐长玉.气管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溃疡出血的护理16例[J].中国适用护理杂志,2004,20(4):14-15.

[2]范伟萍,胡文,文淑华.重症监护患者气管切开后细菌学调查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61-362.

[3]王秀燕.应用护理程序对气管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有效吸痰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0):1864-1865.

[4]何秀曼.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报,2007,28(19):2412.

[5]董振华,骆敏霞.止血带在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中的巧用[].当代护士,2008,19(8);9.







值班遇到的难忘病例
5834 讨论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回复收藏3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病例完整NaN
临床实用NaN
诊疗科学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