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与如何确诊
当身体缺铁导致贫血时,就像工厂缺乏关键原料(铁),无法生产足够的合格“氧气运输车”(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这会引发两大方面的症状:
一、 缺氧的全身表现(贫血本身):
疲乏无力、容易疲倦: 身体能量不足最普遍的感受。
头晕眼花、耳鸣: 大脑供氧不足的信号。
心慌、气短、心跳加快(心率增快): 心脏试图加速泵血来补偿氧气不足。
食欲减退、消化不良: 胃肠道供血相对减少。
面色苍白、眼睑/指甲床颜色变淡: 身体优先保障心脑等重要器官,皮肤黏膜血管收缩供血减少。
二、 铁元素缺乏的特殊表现(组织缺铁):
精神行为异常: 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
异食癖: 出现吃泥土、墙皮、冰块等非食物的奇怪行为(尤其儿童)。
口腔问题: 口角炎(烂嘴角)、舌炎(舌面光滑发红、疼痛)、吞咽困难感。
毛发与皮肤: 头发干枯易断、脱落增多;皮肤干燥、弹性差。
指甲改变: 指甲变薄、变脆、失去光泽,严重时凹陷呈“勺子状”(匙状甲)。
儿童影响: 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可能受影响。
医生如何确诊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最基本、最重要):
看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标准值(男<120, 女<110, 孕妇<100 g/L)即贫血。
看红细胞参数(MCV, MCH, MCHC):都降低(如MCV<80fl, MCH<27pg, MCHC<32%)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这是缺铁性贫血的典型特征。
看红细胞形态(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小、颜色浅(中央淡染区扩大)。
铁代谢指标(核心确诊依据):
血清铁蛋白: 反映身体“铁仓库”储量,显著降低(<12 μg/L)是诊断铁缺乏的最敏感指标。
血清铁: 血液中可利用的铁,通常降低。
总铁结合力(TIBC): 血液运输铁的潜力,升高。
转铁蛋白饱和度: (血清铁 / TIBC)x 100%,降低(<15%)。
骨髓检查(必要时):
骨髓涂片:显示红细胞系统活跃但细胞“个头小、发育不良”。
骨髓铁染色(金标准): 直接观察骨髓中的储存铁(细胞外铁)和幼红细胞内的铁(细胞内铁),缺铁性贫血时两者均显著减少或消失。
其他辅助指标(根据情况):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红细胞“缺铁”时升高,不受炎症影响,是反映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可靠指标(>26.5 nmol/L)。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或锌原卟啉(ZPP): 缺铁时无法合成血红蛋白,导致卟啉堆积,指标升高。
发现上述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您的症状和初步检查(如血常规)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做铁代谢等检查。明确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后,最关键的是找出缺铁的原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只有找到并解决根本原因(如治疗消化道出血、调整饮食、补充铁剂等),贫血才能真正得到纠正。切勿自行盲目补铁而忽视病因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