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成功治疗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合并新冠病毒感染1例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 姓名:邹某。 性别:女 职业:农民。年龄:48岁 入院日期:2023-05-05 21:48。民族:汉族 记录日期:2023-05-05 22:13。婚姻:已婚。
【主诉】: 发热、咳嗽、咯血4天
【现病史及既往史】:入院前4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咯血不适,发热最高39.5℃,偶咯出血凝块,咳嗽、痰少,咳黄色粘痰,伴乏力、纳差不适,无明显心累、气促,无明显寒战,无胸痛、无夜间盗汗,无腹痛、腹泻。患者就诊于诊所,给予输液治疗(头孢类,具体不详)。现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缓解,仍有发热、咯血不适,遂就诊于我院急诊,查2023-05-05 20:50 血常规、CRP:白细胞 6.63 10~9/L、嗜中性粒细胞% 78.50 %、血红蛋白 109.0 g/L、血小板 280.00 10~9/L。急诊考虑“肺炎”,以“肺炎”收住呼吸科。患者至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两次剖宫产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史,无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系统回顾:五官,消化,血液,泌尿,生殖,神经,精神等系统均无重要病史。
个人史:出生并长期居住于大竹,无疫区居住活史,无疫水接触史,无毒物、放射物接触史,不吸烟,不饮酒。
婚姻史:23岁结婚,已离婚,育有1儿1女。
月经、生育史:月经:,无痛经史,经量、色正常。
家族史:父母亲已逝;父亲死于肝癌,目前死于脑溢血。家族中无传染及遗传病史。
查体: 体温37.8摄氏度,脉搏10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20/72mmHg。 急性病容,神清,口唇无发绀,胸廓对称,双侧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无哮鸣音 ;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无水肿。
【检查】:2023-05-05 20:50 血常规、CRP:白细胞 6.63 10~9/L、嗜中性粒细胞% 78.50 %、血红蛋白 109.0 g/L、血小板 280.00 10~9/L。入院随机指尖血糖8.8mmol/L。阅胸部CT: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实变影。
【临床诊断】:1、鹦鹉热衣原体感染 ;2、肺部重症感染 ;3、肝功能不全 ;4、电解质代谢紊乱;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治疗经过及结果】:入院后查血常规、CRP:嗜中性粒细胞% 75.20 %、血红蛋白 107.0 g/L、C反应蛋白 119.39 mg/L。电解质:钾 3.48 mmol/L、钠 136.5 mmol/L。肝功1:*谷丙转氨酶 113.00 U/L、*谷草转氨酶 98.00 U/L。查肾功、凝血五项、女性肿瘤标志物、输血前检查、大小便常规、甲乙流核酸、新冠核酸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下叶及左肺上叶下舌段感染,纵隔及肺门多发淋巴结显示。腹部彩超未见异常。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双侧支气管管腔通畅。支气管镜灌洗液NGS查见:鹦鹉热衣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入院后给予保肝,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莫西沙星联合抗感染,祛痰止咳等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胸部CT示:右肺下叶及左肺上叶下舌段感染,纵隔及肺门多发淋巴结显示。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后安排出院,定期门诊随访。





治疗之前CT图像


治疗之后

2年之后,再次复查

病例讨论
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 Cps)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 接触鸟类和禽类传播给人类。据统计,Cps 占总体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病例的 1%,在我国重症 CAP患者中检出率约 8. 0%,然而由于其临床症状与许多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相似,缺乏特异性,导致该病常发生误诊和漏诊。此外,尽管 Cps感染患者总体病死率约 1%,但未及时治疗的重症患者病死率可达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