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我也来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心情驿站版达人 · 发布于 05-22 · IP 浙江浙江
679 浏览

我也来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025-05-22,.7:25 动笔,9:04 完笔,

黄岩老科协理事,丁香园评论员,原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药学主任,

辛学俊主任 药师

 

1,帖子背景

整理自我血压管理记录,整到5 月20 日 ,汇总了本人在自已的微信群《辛药师聊天群》:(5 月04 记录的回应网友药师提问的”宜昌19 岁女大学生头孢曲松过敏死亡案例时,一段“:”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对话记录,描述是头孢皮试出台初始源于浙江省的背景,引出本人对三年新冠疫情的网上办公,线上学术会议的变迁。(对话全文,见附件-1)。

2,检索丁香园,输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跳出一大堆相关文献,讲的职业感概居多。

收了第一篇【3】,讲述自已经历

提要,见附件-2

标题-1:运气最好的一届

标题-2:疯狂跳槽

标题-3:风水轮流转

标题-4:越来越窄的路

(文章 结尾)

收了第二篇【4】讲述社会生育力下降,产科医医生面临床的职业危机。(生育率下降导致产科“产能过剩”,有主任医师工资减少约30%,甚至砍半。

中国新闻周刊,2022/03/26 08:30)这方面帖子很。

 

3,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医院药学,情有独钟。现在转入关注研究人文 医学,医患关系。近三年讲课件,可以说对职业感受转化:2023,《过新年话新冠。;2024,《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从过去的个人定位,“是十字路口交警”,转到“我是老年群体一棵草,是生物界一分子”。

昨天,见文献【5】《家庭医生,你们是“全民健康”大厦的稳固基石》,写了读后感言家庭药师“工作的推进,同样是全民健康大厦基石。

药学作为一个社会行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对民众的健康卫生保健,知识 面太多太多,---

2025-05-22,9:04 完笔,

黄岩老科协理事,丁香园评论员,原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药学主任,辛学俊主任 药师

文献

【1】看见大樟树,又忆史美甫

看见大樟树,又忆史美甫

 

【2】杨慧霞报告:《妊娠期安全用药最新进展》

杨慧霞报告:《妊娠期安全用药最新进展》

 

【3】【转帖】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转帖】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


【4】一声叹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一声叹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5】《家庭医生,你们是“全民健康”大厦的稳固基石》--读后感言

 《家庭医生,你们是“全民健康”大厦的稳固基石》--读后感言


 

附件-1:

2025-05-04,20:57

童药师-对话

1,童:

重点难道不是应该随时有监护有抢救吗

 

2,辛:

网上我有整套有关青霉素,头孢如何防范过敏的帖子,讲课件里也很多

 

童药师,你什么时候我给你拉进聊天群的?我是记不住的。在这里,会比别人,多学到很多别人暂时学不到的东西。

 

 下面,给你讲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故事,再讲“三年河东,三年河西”的书法创作背景。

  

1),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头孢皮试,源于浙江省。原因,省里政界人物,头孢过敏死亡。

政治介入,就不是普通百姓人家死个人的事情了。

 我们浙江省药学界的前辈,也被参加入头孢皮试文件起草工作,浙一医院药学老主任---史美甫老师,也参与,负责下半部分。这个过程,我在帖子《看见大樟树,又忆史美甫》【1】,作了记录。当时陪同他从宾馆走向医院的路上,闲聊中说起这个任务。我告诉他:华山医院不做皮试的。他没啃声。

 我的分析,这是政治任务,硬着头皮,也要上。

 

后来就出台了浙江省的头孢皮试文件,漫卷全国

 

这就是“三十年河东

 

 过了几十年,全国出台取消头孢皮试文件,向国家提供取消头孢皮试建议的,是江苏杨州民主党派人士,其中黄富宏药师(我的网上好朋友),具体内容,网上都有。

这个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年河东,说的新冠疫情3年。

 

2017,我获得系列大奖。其中一个,全国优秀论文奖。我去北京参加会议领奖。更重要,奔着杨慧霞教授,在会上要报告孕妇用药国际进展。我架起录像机,被大会会务组(什么公司组织的)不让录像,什么知识产权

 

没有办法,横着放倒录像机,全程录完,才有后续网上逐字逐句原始记录全文还原成文字记录【2】。

 

我同妇产科微信群网友说,没有这个录像,你们也看不到这些前沿信息。

 

新冠疫情,开辟了线上办公,线上学术会议风水轮流转,现在是大做广告,广拉观众听课…

 

这个就是“三年河西!

 

 附件-2:

丁香园,心情驿詀,【转帖】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

asdf159jkl

发布于

2011-07-01 · 浏览

3076 · IP 陕西

篇首:口述 翟晖(化名) 记录_ 张雄 摄影_姚松鑫

翟晖

生于1970年,上海人。199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日语专业。曾在多家日企工作,现为上海对外服务公司国际人才培训中心培训师。

提要:

标题-1:运气最好的一届

(第一次不参加全国统考,最后一届只缴50多元的学费,毕业时,包分配。我和几个同学通过外国航空服务公司,进了日航,外企的工作很有面子,给的钱也多,差不多是国营单位的两三倍。拿钱多的,是做导游的同学,收入上,国企更是完全没有竞争力。不是玩笑,

  标题-2:疯狂跳槽

那时候跳槽,不知道要比现在容易多少倍,体制外的吸引力太大、机会太多,你不主动找,别人会找上门来。那时候的大学生真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自恃都很高。基本每个人都有过三五次的跳槽经历,甚至有一年跳五六次的。但当时办人事手续还是比现在复杂得多。

标题-3:风水轮流转

2003、2004年左右,跳槽狂们基本都消停下来了。主要是我们年纪大了,三十五岁左右的人了,都结婚生子了,职场选择的余地自然也就变小了。差不多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国企和机关单位,开始变得吃香起来。

同学聚会,听说有个同学当了街道办主任,据说年薪二十万,这还是公开给他的,隐性收入就不得而知了。我们都有点感慨,毕业那会儿街道居委会是什么地方,那是只有老阿姨才去的啊!现在他就是地头蛇,多少人都要求着他办事。?

现在回头看,好多从体制内跳出来的人,他们嘴上虽不说但不少人心里其实都挺后悔的,有个移民去澳洲的同学,现在还开玩笑说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个在国企当副总的姐夫,这样就能混个一官半职了。其实他在澳洲是个正儿八经的白领,但还是向往国内的体制内生活。

标题-4:越来越窄的路

近几年,同学间的聚会逐渐也多了,倒也不是互相利用,打听下谁在税务局一起搞搞事业啥的,上海人不喜欢这样,大家还是遵循“刺猬原理”,尽量保持些距离。但聚会时大家也会打听下现在对方拿多少钱。

之前混得差、现在“翻身”的同学来聚会时,大家会开玩笑地说“你这傻冒现在混得不错啊”。

中国现在是三年一转,外企吃香,过几年就被国企赶上来了;国企吃香了,过两年可能也会不行,就像搓麻将。谁敢说国企会一直好下去?一会儿并一会儿分的,在里面个人也永远是不安定的状态,混日子都不容易。

(文章 结尾)

我们毕业的那个年代,社会就像火山喷发,遍地都是机会。我们当时想这样的时间起码应该持续个六十年吧,却没料到不到二十时间年里迅速降温,我们本以为熔岩还要流淌,就像血液一样滚烫呢,没想到马上就凝固了,动不了了,变石头了,五颜六色。




 

img



2025-05-04、晚9:36,编辑完笔,辛药师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