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施医生讲中医:少阴病,有没有可能其实就是流行性出血热?(3终)

发布于 04-26 · 浏览 1540 · 来自 Android · IP 浙江浙江
icon四川-海天 推荐
icon回火 已点赞

接上篇文章(2)。

本篇可以把少阴病条文给讲完了,同时拟最后部分引出结论。请各位朋友拭目以待。

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白通汤由葱白、生附子、干姜3味药组成。可以看到这里只保留了附子干姜,直接就没有用甘草。所以循环方面的问题应该还好,没有出现休克问题。

葱白是个东亚地区非常传统的抗菌药,是大葱的根茎部位,不是小葱。我们爷爷辈的老人,即便是中医黑,感冒的时候也会煮生姜汤喝,烤葱白吃。

日本那边还有这样的习俗:有把葱白切成一段一段,烤熟了挂病人脖子上的;甚至还有葱白直接插肛门的做法。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葱白有对痢疾杆菌的杀伤作用,有对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促进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有促进一氧化氮合酶而促NO释放,保护血管内皮作用。

因此猜测,白通汤是在强心保循环的基础上,再加上对消化道保护、抗菌作用的方剂。


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白通加猪胆汁汤。

这里比上一条文多了个“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的描述,说明这里已经是低血压达到休克的地步了。

因此,在治疗方剂上也不一样,在白通汤的基础上还加用了猪胆汁和人尿。

提起胆汁入药,重点在于胆汁的解毒抗菌作用,以及抗休克作用。

解毒与抗休克作用主要存在于胆汁的固醇类物质,也是胆结石的主要物质之一,牛黄就是指牛的胆结石。牛黄有强心、抗惊厥、强大的抗炎作用;著名的抢救用药安宫牛黄丸里面就有牛黄;文学作品《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里面主角还用牛黄解了罗恩的毒,算是被古今中外的人民群众所熟知的药物。

顺带一提,胆汁的另一个成分胆酸(现代予以去毒后改为去氧胆酸),反而是有降压、抑制心脏作用的。可以说用途是截然相反。

人尿的药理作用,个人并不是很熟悉;有人说这是取人尿中尿激酶的作用,但尿激酶也不能经口吸收,这里不多说。但是现代的ICU抢救病人,是一定要给病人打肝素的,这里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此外,“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这里教科书会解释为“阳气暴脱”,个人有不同意见。

我们讲“留人治病”,在这里,白通加猪胆汁汤服用后,低血容量性休克问题暂时得解,人留住了;但感染问题就重新成为主要矛盾。“脉暴出”在这里是指脉象转为浮脉甚至洪脉,意味着脓毒血症的问题非常严重,即便扛过了低血容量性休克,下一步仍然有感染性休克的风险,很有可能扛不住少尿期,预后仍然较差。

这才是“脉暴出者死”的真实含义。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组成: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炮附子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这里开始变得好玩了,终于出现了“小便不利”的字眼,说明到了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流出)的少尿期。

这里的真武汤,用的不是生附子了,说明这里更多的是取附子的抗炎镇痛作用,而不是强心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炮附子有下调TNF表达,抑制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因此炮附子对血管炎类型的疾病是非常好的药物,对肾病综合征的发展具有抑制作用。

顺带一提,炮附子对紫癜中后期、大血管炎、急慢性肾炎都具有非常好的作用,这些疾病也是“火神派”们引以为长的病种。


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通脉四逆汤重新用回了生附子,且脉微欲绝,意味着这里还是低血压休克期,且“其人面色赤”,正是流出“三红”之一。

通脉四逆汤比起普通四逆汤,也是使用了大者生附子一枚,意味着强心剂量的加大。

前文已经分析得足够多了,这里的治疗原则就是“留人治病”,先用大剂量附子抗休克,跟李可老先生“破格救心汤”一个意思,先留住人再说。


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这里终于出现了画风不同的方子——四逆散。四逆散由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组成,也是后世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的底方。

在这里,再次出现了小便不利,意味着这也是患者已经抗住了低血压休克期,进入少尿期的表现。

少尿期,仍有四肢厥冷,就不能再用促强心保循环的药了,反而要使用枳实、白芍这些泻下药来促进排便。甚至“泄利下重者”都只是用了个薤白,而不是赤石脂等止泻药。

而且,这里甚至都没有再让病人服汤药,而是打成散剂,白饮和服(一点点米汤送服),说明张仲景是有意识地让病人少喝水的,用现代的话说叫“减少入量”。

张仲景的头脑真的是清晰得可怕,令人由衷的真TM的太佩服了。


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心烦不得眠”在这里是肾脏病的“夜间症状”,前面已经讲解过了。

前面提出来的治疗是黄连阿胶汤,不过黄连阿胶汤是得之二三日时服用的,是发热期和低血压休克期;而猪苓汤是少尿期。

少尿期,我们都知道,一定要利尿。

此外,出现心烦不得眠的夜间症状的,这里共同的治疗是阿胶。跟现代给肾病患者打EPO意思有点像。


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二十。(用前第十九方,一法用大柴胡。)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二十一。(用前第十九方。)

这里是著名的“少阴三急下证”。

这里有“得之二三日”和“六七日”,以及“热结旁流”的时间点,时间跨度囊括了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

少尿期急下很容易理解。因为肾脏排泄的路被堵死了,需要肠道的排泄来代偿。

发热期急下,其实还是有休克风险的。但即便冒着这样的风险,如果有便秘的还是要通大便,这里也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少尿期做准备。

总之,一句话:

少阴病病人,不能让他不通便。(除非有血透之类的技术。)



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这一条不说了,前文已分析。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这里终于讲解到了呕吐的应对法。流出病人恶心、呕吐,是常有的现象。这里提出了多种恶心的情境,但不管是胸中实,还是膈上有寒饮,回答都是“不可下,不可吐,当温之”。

道理很清晰,因为要维持电解质平衡。


325.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脉经》云,灸厥阴,可五十壮。)

再重复一遍,这里的“必”还是“如果”的意思;“更衣”是拉大便的意思。

所以这里的意思,是“如果多次拉大便,大便量反而变少的”,这里是恭喜你,总算扛过了前面三期,而进入了多尿期。

为什么?

小便利,大便自然实。

这个时候就可以往康复的方向走,多烤烤头部、躯干,让津液多上去一些,让小便下来得少一些。

毕竟多尿期的小便一天可以有4000ml,也是可以拉死人的。




总结:

通过三期文章的分析,基本上少阴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模型,是对得非常牢靠的。

可以下结论:张仲景《伤寒论》里面的少阴病,其源流基本就是流行性出血热。

或许有些看官会觉得很失望:

什么呀,我辛辛苦苦学了这么多年《伤寒论》,结果就这?


这里施医生告诉大家:

当然不是。

因为现实已经告诉大家:无数的后世医家从《伤寒论》里面得到的启发,都是真的。

后世医家拿着从《伤寒论》里总结出来的心得,去治疗别的疑难杂病,也是杠杠的。

所以这里,

我们得到的进一层启示是:

很多治疗杂病的方法,或许有可能就是从人类与传染病搏斗的过程中得到的启发。

换句话说,对于现代中医而言,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往传染病、急性病上多研究研究,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医术?

各位,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最后编辑于 04-27 · 浏览 1540

1 2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