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医生讲中医:少阴病,有没有可能其实就是流行性出血热?(1)

先看条文:
少阴病,条文不多,也就45条。
通过统计词条出现频率的方式,筛选出出现频率5次以上的词条,总结出少阴病的特征包括:
脉沉细、心烦、咽痛、下利、呕吐、发热、小便难、蜷卧、呕吐、便血、手足(厥)冷。
2.猜想:
从以上高频词汇中,可能病状还比较模糊,但其中有两个关键条文: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
口腔出血、鼻血、眼睛出血,面色红,再加上颈胸红,就凑齐三红了。
这不是流行性出血热吗?(以下简称流出)
流出,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汉坦病毒为病原体导致的传染病,
疾病特点为发病初期即可出现低血压休克,临床主要症状有三红三痛、发热、休克、出血、腹泻等。
疾病发展分为5期,分别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3.反过来解读条文: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流出在发热期就可以有嗜睡、卧床的表现。到了低血压休克期尤其如此。
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俱。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这里小便自利,而且到了口渴的程度,且扛过了但欲寐的休克期和少尿期,属于多尿期的表现。流出在病程4-6天就可以出现大量尿蛋白,所以该条文的小便色白,属于尿蛋白大量漏出的情况。
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按照太阳病流程,脉紧是应该出现寒战无汗,骨骼肌产热,骨节疼痛的。
但这里有汗出,是因为流出一上来就要有发汗、呕吐、出血、小便、汗液等各种形式的体液丢失,往低血压休克方向发展。
此外,脉紧一可能是有风寒,二可能是有体液丢失,为了拮抗这种情况,会有肾上腺-血管紧张素轴分泌,血液充盈则为紧脉,血液不充则为革脉。
284: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这里的“必”是如果的意思,就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王必无人,臣愿往”。意思是“如果小便难,是因为你硬给少阴病发了汗。”
强用发汗药,会加速低血压休克,出现昏迷、谵妄都不奇怪。
285: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第一次看条文可能没感觉,但这次思维反过来看,流出有低血压休克的,肯定不能发汗。
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低血压休克,肯定也不能泻下。
287: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这里是从发热期到休克期再到少尿期的过程。
“脉暴微”是进入低血压休克期,本该四肢厥冷。
但手足温,意味着只是血压降低,但没有到休克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成功扛到少尿期,那么即便仍有下利,在该阶段不仅没有坏处,反而可以减轻肾损伤,下利是有好处的。
288: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踡卧,手足温者,可治。
这里是过渡到少尿期的另一个情况,如果下利自己停止,说明体液丢失好转,手足温,说明血压也上来了。
那么最凶险的阶段已经度过,接下来就是少尿期和多尿期。
289: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流出患者,发病开始即出现嗜睡精神状况,且怕冷。而在这时候,如果患者觉得温热,那么说明低血压休克期的情况不甚严重,这种情况也是属于轻症,有希望治愈。
290: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这里的主流解读是寸脉微,说明表邪已微;尺脉浮,说明里的津液渐渐往表走,这是邪气退、正气复的征兆。
实际上脉微是低血压休克期的常态病脉,阳微指浮取脉微弱。阴浮,则是说沉取可见脉搏转为浮而有力。
这是两个原因,第一是由于少尿,休克缓解,血压恢复,这不难理解;第二是由于少尿期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这时候尺部可见浮脉,故《伤寒论》如此描述。
接下来的条文下一条文章来讲解,希望斑竹给个精。
最后编辑于 04-26 · 浏览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