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4 例缺血性脑梗死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病例的药对配伍作用分析
794 例缺血性脑梗死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病例的药对配伍作用分析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25,34(2)87-92,
标题:
《基于“chou-Talalay”模型分析794例缺血性脑梗死合并周经损伤病例的药对配伍作用》
李亚昙1,2,热义赛木·木尼热丁之2,蔡静2,王亚勇2,邱桂林2(1新疆神经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2新疆医料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
目的
基于“Chou-Talalay”模型,分析缺血性脑梗死合并周围神经损伤(PN1)病例的药对配伍强度,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用药的综合评价提供合理方法及依据。
方法
收集神经脑科中心2022-2023年的所有缺血性脑梗死合并PNT的患着用药信息前五的缺血性脑梗死及PNI联合用药的品种品规进行药对配伍。基于“Chou-Talalay”模型和CompuSyn1.0软件,计算药对值并根据CI值大小,判断各配伍药对的协同/拮抗作用(CI<100为协同,CI=1.00为相加,CI>1.00为桔抗)及量化配伍作用程度,结果缺血性脑梗死合并PN1的患者中,缺血性脑梗死主要用药品规为盐酸倍他司打注射液(使用率为81.23%),注射用已酮可可碱(使用率为57.43%)、依达拉奉右茨醇注射用浓溶液(使用率为43.8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使用率为43.32%),盐酸倍他司汀片(使用率为21.41%);
PN1用药品规为盐酸罂粟碱注射液(使用率为11.96%)、普瑞巴林胶囊(使用率为10.45%,甲钴胺胶囊(使用率为8.56%)、维生素B6片(使用率为5.54%)及盐酸乙哌立松片(使用率为4.41%)。按药对有效率85%计算,甲磺酸倍他司片与各PN1用药的协同作用强度最大;其次为注射用己酮可可碱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P=0.0193);甲磺酸 倍他司汀和甲钴胺片的协同作用最强(C1=001),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甲钴胺片的协同作用次之(1=0.07):盐酸倍他司汀联合盐酸罂菜碱注射液、注射用已酮可可碱联合甲钴胺片、维生素B6片、盐酸乙哌立松片时,需注意可能存在桔抗作用(1>1.00)
结论
利用“Chu-Talalay”模型计算配伍药对的CI值并量化药物相互作用强度,可协助医疗机构及时评价药物联合使用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更好地持续跟踪临床用药情况提供了可行且有力的基线依据
【关键词】“Chou-Talalay”模型: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缺血性脑便死,周围神经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