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医案集锦(12)——肺与大肠相表里之哮喘与便秘

孟景春医案:
王某,男,50岁,某部队职员。初诊:1986年8月6日,患哮喘20余年,经常发作。此次,发作已逾2周,咳痰不爽,胸闷气短,喉间有水鸡声,不能平卧,若能咳出粘痰其气略平;大便干结,2-3日一行,大便后气促亦能减轻;苔腻,根部尤甚。经过前面的医生治疗两次,均用三拗汤合射干麻黄汤加减,但其气喘之势不减;从其大便干结,考虑此与热结大肠、肺气上逆有关,拟以三拗汤加清肺润肠之品为治,处方:
炙麻黄3炙甘草3杏仁10炙紫菀10炙款冬花10南沙参12瓜蒌仁(打)12玄明粉12炙枇杷叶(包)10。5剂(单位:克,下同。)
二诊:8月16日,药后,患者大便通畅,每日一行,咳痰亦易,痰涎已少,已能平卧,卧时微有气喘,继续用前方加减:南沙参、光杏仁(打)、炙紫菀、炙款冬花、炙紫苏子各10克,3剂。
三诊:8月16日,托他人持病例来要求再次开方,诉说患者服药后痰已少,大便通畅,呼吸自如,再以二陈汤加味以善后,处方:法半夏10陈皮6茯苓12炙甘草4山药12款冬花10,5剂。并嘱咐忌烟酒,忌食辛辣肥腻食物。
毛以林教授评析此案:
为何这位病人为何先用宣肺平喘之药无效?而在方中加入通大便的瓜蒌仁、玄明粉等药效果就出来了呢?
此处最难理解,也恰是其最精彩之处,这是中医最高明之所,是中医调理整体、调理气机的作用!这均源于经络的作用。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若大便秘结,秽浊之气可循经上迫于肺,影响肺气之下降,肺金清肃之气不行,气机上逆而喘。若燥热之邪得以泄下,则肺金清肃自司其职。
本证的治疗,起初,用三拗汤、射干麻黄汤等方无效,究其原因,即源自痰喘与便秘有关!而之所以在前方之中加入瓜蒌仁、玄明粉以通下降浊,腑气通,肺金自能肃降,则喘可平,药投而诸症渐平。
肺与大肠相表里,实来自于经脉循行联络!上病下取,围魏救赵,常可使一些疑难病的治疗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最后编辑于 04-13 · 浏览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