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中医张胜兵:口腔溃疡折磨20年,一则经方让它就此断根

发布于 04-10 · 浏览 1940 · IP 湖北湖北
icon四川-海天 推荐

病例信息

注:以下病案为本人亲诊真实病案,仅供学习参考!

个人信息:鲁某,女,38岁

主诉: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20年,加重1周

现病史:口腔溃疡病程20年,反复发作,近1周加重。发作时口腔灼热疼痛,影响进食及言语。体质偏瘦,自幼易“上火”,情绪波动大,睡眠浅。胸闷如石压,善太息,情绪不畅时加重。胃脘隐痛,遇凉则发,偶发胃炎,食冷后胀满不适。痛经10余年,经行第1-2天小腹剧痛如锤击,伴血块,色紫黯。体检发现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性质未定,未予特殊治疗。

症见:溃疡色红或灰白,边缘红肿。颧颊黄褐斑,色黯成片,皮肤晦暗无泽。大便先干如羊粪,后软,排便费力。白带黄绿,质稠味秽,外阴潮湿。

分析处理

读完主诉和病史资料,可知西医诊断为口腔溃疡;根据主诉“复发性口腔溃疡20年,加重1周”和相关症状,中医诊断则为狐惑。

狐惑病是因感受湿热毒邪,或热病后余邪留恋,或脾虚湿浊内生,或阴虚内热,虚火扰动等多种因素,致湿热毒邪蕴结于脏腑,循经上攻下注,引起以口、咽、外阴溃烂为主症,并见神情恍惚、干呕厌食等表现的一种病证。

那么该患者的口腔溃疡是如何导致的?

脾胃为人体的中州,中医认为脾胃五行属土,脾胃消化的饮食,变为身体的精微物质,营养其它脏腑,因此中医又有“脾居中央,以灌四旁”,四旁就是心、肝、肺、肾四脏。脾的气有向上的推动力,而胃的气是向下推动,一上一下完成了气在中部的升降。脾容易阳气不足,而胃容易化火生热,产生了脾寒胃热的现象,脾阳不足气就升举无力,胃热炽盛气就下降不能,因此脾胃寒热失调就会出现许多疾病。

脾阳亏虚,脾胃的温煦功能不足,所以喝凉水则胃不适、痛经。脾虚湿热下注则会导致绿黄色的白带伴有异味。脾胃亏虚,气血生化无源,故脸上长斑。脾虚导致脾运化水液的功能的受到影响。本来运化到肠子里的水分津液无法进入到肠道里来,结果肠道里太干燥了,没有水分津液的补充,所以大便越发干燥,排出来像羊屎蛋模样,导致大便先干如球后正常。

胃热上炎则会导致口腔溃疡

痰湿阻滞了经络,影响了气机运行,导致胸部气机不畅,因此导致胸闷

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水液代谢紊乱,水湿停聚成痰,痰湿凝结瘀堵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就会形成“痰块”,于是就形成了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

综上,该患者属于上热下寒,脾胃失调之证,应以清上泻下,调和脾胃为治则。方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

西医诊断:口腔溃疡

中医诊断:狐惑

证型:上热下寒,脾胃失调

治则:清上泻下,调和脾胃

拟方:甘草泻心汤

处方:炙甘草20g、黄芩片10g、黄连片3g、干姜3g、党参片10g、法半夏15g、瓜蒌20g、麸炒苍术15g、 薏苡仁30g、土茯苓30g、苦参15g、醋延胡索15g、 盐黄柏10g、玄参30g、枳实10g、香附10g、 炒蒲黄10g、炒五灵脂10g。

二诊:患者口腔溃疡有所减轻,但是痛经并未改善,并且经量有所减少。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白芍10g、当归10g补益气血;川芎6g、徐长卿30g行气止痛。

三诊:痛经仍未改善,在上方的基础上去掉炒五灵脂10g、徐长卿30g。加北柴胡25g、干益母草15g、鸡血藤15g、牡丹皮10g、红花10g、川牛膝15g、路路通15g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四诊: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升麻20g、金银花25g、连翘10g、大黄10g清热解毒;地黄30g滋阴清热;制远志15g养心安神。

后续:持续服用两个月后,患者20年的口腔溃疡终于消失了,后续回访得知再未复发。

总结与讨论

引起口腔溃疡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任何疾病都与五脏六腑有关。五脏六腑功能失常,都可以导致口腔溃疡。而在经方中,常用来治疗口腔溃疡的就是《金匮要略》中的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是调理脾胃寒热的一张名方,重点作用的部位也是脾与胃。有些人认为口腔溃疡就是炎症,应当用清热解毒药物治疗,单用黄连、黄芩、石膏、升麻等清热解毒药物,但往往效果不佳。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因为脾胃的功能没有调和,热毒虽被清除,但脾胃的功能没有恢复,因此口腔溃疡反反复复,就是难以痊愈。脾胃寒热失调最常用的药方就是半夏泻心汤,而针对溃疡,则需要重用甘草

甘草泻心汤是经典的狐惑病方、传统的清热解毒燥湿方,具有黏膜修复、止泻、除烦的功效。适用于以消化道、生殖道、眼睛等黏膜充血、糜烂、溃疡为特征的疾病。

方中重用甘草,配黄芩、黄连苦寒以泄热,半夏、干姜辛温以散寒,党参甘温以补脾胃之虚,益气健脾、和胃扶正,诸药共奏益气和胃、消痞止利、清热化湿、安中解毒之功土茯苓、苦参、盐黄柏清热解毒。

土茯苓和苦参是我治疗宫颈HPV常用的药对。土茯苓配苦参可以治疗很多由于湿热所引起的一些疾病:梅毒、皮肤病。且两者配合外洗可治疗湿热的引起的阴道炎、脚气、皮肤病等。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

枳实、香附、延胡索活血理气止痛。炒蒲黄、炒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麸炒苍术、薏苡仁健脾燥湿。

口腔溃疡 (32)
纠错

最后编辑于 04-10 · 浏览 1940

6 7 5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