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老师谈“无烧的感冒与高血压”医话一则

上面患脑梗的老太太,其子杨某,是一位公安干部,极为孝顺。可是杨某的身体也有问题,一旦劳累过度之时,血压就会到170、180毫米汞柱(高压),蔡师为其开方:
柴胡叶60黄芩30姜半夏20党参20炙甘草20桂枝30白芍30生石膏60知母20大黄20生姜50大枣10枚。
一付吃两天。(单位:克,下同。)
杨某服药后,血压立刻就降了下来,后来,杨某把此方视为保健方,差不多一两个月就要服用一次,药后心神安定。
蔡师解析:
因为杨某是桂枝汤证长期携带,小柴胡汤证长期携带,经热长期携带;再次受凉,阳明气分有热,内热不得发散,所以血压升高,无烧的感冒就是高血压的根源!
<谨注:《内经》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感冒而无烧,与《伤寒论》的“其证备,脉沉迟”相仿佛,“无烧即不发烧”,太阳表邪无可发散,形成表闭;另一方面,太阳之邪,内传阳明,化为阳明气分之热,此热因表闭而“内燃”。此时的人体,好比一个封闭的盒子,内部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必然烘烤水分等东西,在人体内,就是血液和津液,这些可移动的东西,趋向外周,血液趋向人体外周、大血管,就形成了高血压!>
蔡师指出:我们通过六经辩证,就一目了然了,其人是长期带着表证,也不发烧,表证长期携带,医患双方都不知道,患者只是感觉不舒服,因为是“暗烧”,体温也没有明显的异常。
<有一个常见的现象,为我们所忽视,即能发烧的人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主要问题就是发烧,这个群体以小孩子、年轻人为主;而不发烧的人群,则多集中在中年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以疑难病、慢性病居多,却很少能见到能明显发烧者。这是为什么呢?>
蔡师说:如果有明烧,其人就不会有高血压!因为明烧就会淌汗,<内外通透>,经不会带热,也不会带病。
《内经》指出:六腑的病为外感!
什么叫六腑?膀胱、胃、胆,这都是腑!腑病就是外感,体质好的人,一旦受了外感,必然要发烧。
体质不好的人,脏腑虚弱的人,被外感侵袭,就不会发烧,不发烧不代表无病,这样的人是病在经,病在经就是“暗烧”。可是“明烧”体温计可以测到,而“暗烧”体温计却不能测到,若测量血压,往往就异常了。
“明烧和暗烧”,性质是一样的!暗烧是热发散不出来,在人体内部烧,中医称之为气分有热,热在人体的气分膨胀,血压跟着升高,各种不适也随之而来,如头晕、难以站立、容易跌倒、甚至卧床不起、不能抬头、不能睁眼、天昏地暗、耳朵难受、起则头眩等等。
我们看看高血压的常见症状,这些症状都是三阳经得病的症状!如:“起则头眩”,那就是苓桂术甘汤的症状;耳聋、背气、头晕,那就是少阳经的症状,口诀上说“往来寒热胸胁满,脉弦目眩而耳聋,口苦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少阳经。”胆腑的症状就是这样的!
蔡师认为:高血压都是三阳外感长期携带,就是一个“过经”病!
何为“过经病”?所谓的“过经病”就是指疾病过了十二天的周期,其病长期携带在患者的身体上,可能是十三天,也可以是三年、五年、八年,甚至是十三年、三十年!这样的患者很多。
《易经》说“积不善者,必有余殃!”过经的疾病,就是外感累积的“余殃”!久经误治,一误再误,就成了“暗烧”,其热在脏腑内,在血分里面,与“明烧”不同,因而被误治!
这类人,其身体长期携带着外感的问题,平时还能跟常人一样生活,若一旦感受新的外邪,三阳经热合上外感,就会导致其人气血膨胀。此类人,经带病、气分带病、腑带病,就是不能发出烧来,因此,其病不能通过开表而解,久而久之,就会冲击脑血管,甚至把脑血管冲破,也发不出高烧来。
旧病压着新病,新病压着老病,层层累积,因此高血压长期不好!这都是拜我们对三阳无烧的感冒无知之所赐!若明此中道理而遣方用药,可以收“桴鼓”之效!
我们再分析一下上面的处方:
柴胡叶60黄芩30姜半夏20党参20炙甘草20桂枝30白芍30生石膏60知母20大黄20生姜50大枣10枚。
小柴胡汤是不是在里面?此方是《伤寒论》三阳外感的最后一张方剂!三阳外感日久,其邪到了少阳,这就是到了三阳的终点站了;少阳胆腑的热邪长期不泻,老病长期携带,一旦再来个新的外感,新病老病叠加,必然头昏头晕,少阳的主证就是头晕!
太阳病是“起则头眩”,这也是一种晕,医圣治以苓桂术甘汤,还是走治太阳病的路子。
两经同时发病,其晕更甚。高血压犯病,急性的还要抢救,其实就是三阳病爆发,若能按照三阳外感携带处理,往往可收“桴鼓”之效。
我们再看石膏,石膏证出现那就是气分之热,气分热盛,再遇到新的外感,气血突然膨胀,血压骤然升高,收缩压甚至可达200毫米汞柱以上!若气分没有热,没有热气膨胀,血压怎么回如此之高?这是标准的阳明气分热证,用上石膏,用上小柴胡汤,用上桂枝汤,则太阳病一解,气分热一泻,少阳热一解,如此治疗高血压,那就是“拔刺雪污”呀!
我们看看,高血压病并不复杂,若天天需要吃药,那还叫做治病吗?
若果是热盛之人,能把脑血管冲破,转成中风病,这就是经热脏腑热长期携带在患者体内,内热爆发造成的。
若中医不明医理,盲目按照西医的名词去治病,刻舟求剑、削足适履,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
最后编辑于 04-06 · 浏览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