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亭读医笔记:十二指肠淤积症
十二指肠淤积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阻塞,以致近端十二指肠食糜滞留及肠管代偿性扩张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引起淤积者居多(约占50%以上),称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本病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较多但无明显典型症状,易发生漏诊和误诊。
发病机制: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和十二指肠三者解剖关系的异常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发病基础。肠系膜上动脉一般在第一腰椎水平处分出,与主动脉呈30°-42°。若肠系膜上动脉和主动脉之间的角度过小,可使十二指肠受压。
▌ 临床表现:
(1)急性发作多与创伤和医源性因素有关,症状持续而严重,呕吐频繁而量大,常发生于躯干被石膏固定或牵引引起,主要表现为急性胃扩张,严重者可出现肠坏死、十二指肠穿孔、上消化道大出血、门静脉血栓和门静脉积气等并发症。
(2)慢性发作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闷胀、恶心、呕吐;呕吐物含胆汁及所进食物,呕吐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可伴腹痛,疼痛可位于右上腹、脐上甚至后背部;症状发作与体位有关,侧卧、俯卧、胸膝位、前倾坐位或将双膝放在颌下等可以减轻疼痛。
(3)长期发作,可导致消瘦、脱水和全身营养不良。
▌ 诊断方法:
(1)X线钡餐检查特征:十二指肠水水平部见钡柱中断(突然垂直中断),类似笔杆压迫的斜行压迹,称“笔杆征”或“刀切征”,钡剂经过此处排空迟缓甚至停止,2-4小时内不能排空;受阻近段肠管强有力的倾向蠕动及逆蠕动构成的钟摆运动;俯卧位时钡剂顺利通过,逆蠕动消失。
(2)螺旋CT血管造影并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扩张的胃及十二指肠肠腔,在增强CT后进行三维重建,可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的角度;并能明确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的压迫,同时排除其他病变。
(3)必要时作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侧位像结合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血管与十二指肠在解剖角度上的关系。胃镜检查不能诊断该疾病,但可排除胃肠道内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梗阻症状。
▌ 临床治疗:
无明显症状者可不必处理。急性发作期给予禁食、胃管减压、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可酌情使用抗痉挛药物缓解消化道症状;可使用鼻空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以改善全身状况。宜少量多餐,餐后使用体位疗法,取侧卧位、俯卧位或胸膝位,加强腹肌锻炼,矫正脊柱前凸。
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选用:1、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2、胃-空肠吻合术3、十二指肠复位术4、Treitz韧带松解术5、腹腔镜手术等。
参考文献:
[1]名誉主编陈灏珠,主编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五篇消化系统疾病第五章胃十二指肠疾病第六节十二指肠壅积症
[2]主编张文武急诊内科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万九峰、李娜等钡餐造影辅以X线影像在十二指肠淤积中的应用《陕西医学杂志》第46卷第12期2017.12.
[4]沈胜元、王子燕等超声诊断十二指肠淤积症的价值《中外医学研究》第12卷,第23期(总第247期)2014.08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夏真真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