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名家解读汇编——第18条
注:1、以下是历代名家对伤寒论解读观点的出处索引,可以为大家对比阅读提供参考;2、因时代不同作者所引用的伤寒论版本差异,整理遗失等客观原因,部分条文解读或有缺失敬请谅解!

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太阳病,为诸阳主气,风甚气拥,则生喘也,与桂枝汤以散风,加厚朴、杏仁,以降气。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佳,一本作仁。)
此揭言阳邪作喘治法之大要。
喻嘉言《尚论篇》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凡下后利不止,而加上气喘急者,乃是上争下夺之象,危候也。但骤病之人,中气足供上下之用,邪尽而喘与利自止。若中气素馁,加以上下交征,立尽之数矣。此证不云下利,但云微喘、表未解,则是表邪因误下上逆,与虚证不同,故仍用桂枝以解表,加厚朴、杏仁以利下其气,亦微里之意也。
此诀风邪误下作喘治法之大要。其寒邪误下作喘,当用麻黄、石膏,即此可推,故中篇不复赘也。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此承上文言皮毛之邪不从肌腠而入于中胃,则闭拒皮毛而为喘。夫喘家肺气之不利,由于脾气之不输,故作桂枝汤,必加厚朴以舒脾气,杏子以利肺气乃佳,不宜但用桂枝以解肌也。
张锡驹《伤寒论直解》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注】此言邪在皮毛,又不可专用桂枝汤也。太阳与肺共主皮毛,邪客于皮毛之间,既不能外出,又不能内入,两相闭拒,故作喘。夫喘虽属肺气之不利,而实由脾气之不输,故作桂枝汤,加厚朴以运脾,杏子以利肺为佳。杏为心之果,故其核在肺。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佳。
太阳误下,无结胸下利诸变,而但微喘,知其里未受病。而其表犹未解,胸中之气,为之不利也。故与桂枝汤,解表散邪,加厚朴、杏仁,下气定喘。然喘之为病,所关非细,而误下之后,其变实多。仲景此条,盖可以互证,而难以独引。亦如太阳病,脉浮者,可发汗,宜麻黄汤之文也。学者辨诸。
柯琴《伤寒来苏集》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佳①。
喘为麻黄症,治喘者功在杏仁。此妄下后,表虽不解,腠理已疏,故不宜麻黄而宜桂枝。桂枝汤中有芍药,若但加杏仁,喘虽微,恐不胜任,复加厚朴以佐之,喘随汗解矣。
①喘家作桂枝汤……杏仁佳:此句宋本另作一条。
吴谦《医宗金鉴》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注〕太阳病,当汗而反下之,下利脉促,喘而汗出不恶寒者,乃邪陷于里,热在阳明,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也。今太阳病当汗而反下之,不下利而微喘,是邪陷于胸,未入于胃,表仍未解也。故仍用桂枝汤以解肌表,加厚朴、杏子以降逆定喘也。喘家,谓素有喘病之人。遇中风而喘者,桂枝汤皆宜用之,加厚朴、杏子为佳也。
〔集注〕方有执曰:喘者,气逆于上,故呼吸不顺而声息不利也。微者,声息缓,不似大喘之气急也。以表尚在,不解其表,则喘不可定,故用桂枝解表,加厚朴利气,杏仁下气,所以为定喘之要药。
喻昌曰:此风邪误下作喘,治法之大要。其寒邪误下作喘,当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即此可推。又曰:微喘表未解,则是表邪因误下上逆,与虚证不同。
程应旄曰:喘之一证,有表有里,不可不辨。下后汗出而喘,其喘必盛,属里热壅逆火炎故也。下后微喘,汗必不大出,属表邪闭遏气逆故也;仍用桂枝汤解表,内加朴、杏以下逆气。
魏荔彤曰:凡病人素有喘证,每感外邪,势必作喘,故谓之喘家。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注】桂枝本为解肌,若喘则为邪拒于表,表气不通而作,宜麻黄百不宜桂枝矣。
然亦有桂枝证悉具,惟喘之一证不同,当知是平日素有喘之人,名曰喘家,喘虽愈而得病又作。审系桂枝证,亦不可专用桂枝汤,宜加厚朴从脾而输其气。杏子从肺以利其气。佳。
此一节承上节“桂枝本为解肌”句,言喘不尽由于肌腠之病,不可专用桂枝汤。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本条不禁桂矣。何得为作耶?前方有桂枝汤在,后方有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在,上文且有桂枝加葛根汤在,下文不止有桂枝加附子汤在。条条不曰作,亦不曰述也。夫非闲字可删则删耶?下文作甘草干姜汤,更作芍药甘草汤,犹谓其因桂枝之误以立方也。本条不过为喘家多备一汤耳,非因桂枝之误更行桂枝也,作不作曾何足异。况句末一佳字,尤为喘家所乐闻。何以句中无与字耶?甘草干姜汤曰与之,芍药甘草汤曰与之。不言与,必靳而不与矣。有此佳作,毋亦俟其喘罢而后与之耶?岂知喘家无主桂之例。桂枝条下无喘字,麻黄条下才有喘字也。得麻黄证无消说,若得桂枝证,则难乎其为桂枝矣。不能以麻代桂也,桂枝又适以重其喘也,惟桂枝汤翻作麻黄用,不与麻之与麻,与桂一如未与,其斯为善与桂枝也。语气谓本方非为喘甚而作,为避桂枝之义例而作。但存桂枝汤之名,无滥与桂枝之诮。不可与而与,不同上文不可与则不与也。抑亦便宜于喘家者也,此变通桂枝之第二法。所谓文穷而后诗工者软?故曰佳也。
曹颖甫《伤寒发微》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19)
酒之为气,标热而本寒。初饮则身热,酒后则形寒。标热伤肺,则为喘;本寒伤脾,则为痰。故治酒客病者,法当利肺而舒脾。肺气利,则标热泄而喘满除;脾气舒,则本寒化而湿痰解。桂枝汤方中加厚朴之苦温,以去脾脏之湿;杏仁之苦泄,以疏肺脏之热,或可用之。否则肺、脾二脏多湿热之人,本不喜甘,更用大枣以助脾湿而壅肺气,无论服汤必呕,而标热一盛再盛,肺痈既成,必吐脓血。如不得已而用桂枝汤,或加厚朴、杏仁而去大枣,理亦可通,以肺、脾多湿热之人,本兼痰喘故也。故仲师首节言“不可与”,言其正也;次言“加厚朴、杏子”,言其权也;三节言甘味壅塞,必吐脓血,极其变也。仲师于此不出方治,但举喘家加厚朴、杏子,使人自悟加减之法,于不言中求生活耳。不然,“下之微喘”条,后文自有方治,此处何烦赘说乎?盖特为酒客言耳。莫氏谓“凡服桂枝汤”条,当在“喘家”之前,非仲师本旨,不可从。若夫既呕脓血,仲师自有治法,《金匮·呕吐篇》云,不可止呕,脓尽自愈。不当止呕,但需排脓,则《狐惑篇》赤小豆当归散、《疮痈篇》排脓散,并可用也。包识生以首节为营实之禁忌桂枝,次节为卫实之禁忌桂枝,似也;三节为营卫俱实之禁忌桂枝,则非也。服桂枝而吐,与上得汤则呕何异?何所见而与首条殊异乎?况以伤寒通例论,中风一证,原系营实卫虚,若以为营实当禁桂枝,中风一证,先当禁用桂枝矣。自来注释家,多犯顾此失彼之误,《伤寒》所以无通才也。实为邪实,风胜而血弱也,慎勿以邪实营弱而误认虚证。
恽铁樵《伤寒论辑义按》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方云“佳,一本作杏子仁”。)
成无己云:太阳病,为诸阳主气。风甚气拥,则生喘也。与桂枝汤以散风,加厚朴、杏仁以降气。
魏荔彤云:凡病人素有喘证,每感外邪,势必作喘,谓之喘家,亦如酒客等,有一定治法,不同泛常人一例也。
钱璜云:气逆喘急,皆邪壅上焦也。胃为水谷之海,肺乃呼吸之门,其气不利,则不能流通宣布,故必加入厚朴、杏仁乃佳。杏子,即杏仁也。前人有以“佳”字为“仁”字之讹者,非也。
冉雪峰《冉注伤寒论》
若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方本之佳一本作仁。康乎本低一格写)
成无己曰;太阳为诸阳主气。风甚气壅,则生喘也。与桂枝汤以散风,加厚朴杏仁以降气。
戴原礼曰;太阳病,有喘咳,无汗喘者,宜麻杏甘石汤。有汗.喘者,宜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无汗咳者,宜小青龙汤。少阳病无喘有咳,咳者宜小柴胡加五味干姜。阳明病无咳有喘,内实喘者,宜大承气汤。下利者,宜葛根黄苓黄连汤。三阴惟少阴有喘咳,喘者宜四逆汤加五味千姜。咳者阴邪下利,宜真武汤加五味于姜。阳邪下陷,宜猪苓汤。然喘皆危候也。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喘家”,平时就有喘的人叫喘家。那么他患了桂枝汤证,你打算也给他作桂枝汤服之,可他平时就喘,当然得了外感他还是喘,你对喘也得照顾(到)。所以用桂枝汤那是必然的,你还要加厚朴、杏子才好。厚朴、杏仁这两个药治喘满,这是让你不要(死死)守方治病,你老记得桂枝汤不行,病有出入,方子还是得加减变化,这也是举个例子,比方说喘家,外感了,是桂枝汤证,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类的情况,肯定是桂枝汤证了,但他喘,那再加厚朴、杏子较为好。
任应秋《伤寒论语译》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校勘】《玉函经》《千金翼方》:“杏子”作“杏仁”。
【音义】佳,音家,美好的意义。
【句释】“喘家”,即指平时有喘息病的人。“喘家作桂枝汤”,犹言有喘息病的人又感受了太阳中风证,应服桂枝汤的时候,要注意他的喘病。厚朴、杏仁都有降气定喘的作用,可以适当地加进汤方里。这说明治病要灵活兼顾。
【串解】钱潢云:“气逆喘急之兼症者,皆邪壅上焦也,盖胃为水谷之海,肺乃呼吸之门,其气不利,则不能流通宣布,故必加入浓朴杏仁乃佳。”
【语译】平素有喘息的人,如患桂枝汤证,要服桂枝汤的时候,应适当加入厚朴、杏子等降气定喘的药,就比较妥善些。
刘渡舟《伤寒论诠解》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依前法
【解析】
本条论述太阳中风兼喘的证治。
“喘家”为素有喘病之人。“作桂枝汤”,意指病人新感太阳中风,应使用桂枝汤。素有喘病,复有新感,风邪外袭上壅,影响肺气不利,故使喘病发作加重。此时当以治疗新感为主,用桂枝汤解肌祛风,同时加厚朴、杏仁降气利肺兼以治喘。这样加味治疗比单纯使用桂枝汤效果好,故曰“加厚朴杏子佳”。用药之后,新感可解,宿疾则不可能根治,故不说“主之”而曰“佳”。
在临床上,因风邪致喘者并非少见。此证本应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但误用麻杏石甘汤者却屡见不鲜。麻杏石甘汤用于肺热作喘甚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则用于风寒束肺者甚佳,一治肺热,一治风寒,应注意鉴别使用。
倪海厦《伤寒论》
若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
厚朴、杏仁的量和桂枝一样就可以了,杏仁可以加多,李子和杏子的果仁都可以用。喘家,就是本来就有咳嗽,喘包括咳,咳久就变喘。只要是主证是桂枝汤证,有咳嗽或气喘。就先想到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如果得到桂枝汤证,就是太阳中风、有恶风、有汗、头痛,开桂枝汤吃,结果病人喘气,咳得很厉害、就代表这人本来就是其它问题,这时候就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为什么这样?这病人的中焦素有湿热,这湿热是平常累积起来的、就像喝酒的人一样,不用葛芩连汤,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也可以。所以舌苔很黄就是很热,热就是发炎,舌苔很厚,口水很多黏黏的,就是湿,平常就有这种病的人,得到桂枝汤证的时候,桂枝汤喝下去。病人会喘,这时候的处方要同时开去湿、去热的药,有会喘就是肺有问题,所以这热一定是热在肺上面,咳嗽痰黄黄浓浓的,舌苔黄的,就是肺家太热了,这时候加杏仁,杏仁的功能在本草上写它可以去肺热,第二能够化痰,第三润肤,杏仁会使皮肤变得很光润,因为肺主皮毛,皮肤毛孔的润泽是靠肺来的,杏仁润肺,所以杏仁是很好的保养的药。去湿药厚朴,厚朴能去脾脏的湿,脾本身就主湿,脾有一定的湿度,湿太过了,用厚朴去收敛它。张仲景的意思就是,如果这人有桂枝汤证,吃了桂枝汤,桂枝汤证清除了,变成咳嗽有点气喘,再拿桂枝汤给他吃,里面加厚朴杏仁,就可以了。反过来说,如果有桂枝汤证还有气喘咳嗽,且咳黄痰,就吃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如果喝完酒回来,得到桂枝汤证,就是酒客病。于此可见仲景之治病,注重新病,其旧恙则兼及之而已。如果本身的旧病没发现症状就不管它,以新病为主,吃药后发起来了,就顺便治。所以有主证、兼证同时出现的时候,以主证为主就好了。
张胜兵《张胜兵品<伤寒>》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以下解读内容为精简版,详细解读请查看:第十六讲: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15-18条条文·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18条与43条这两条讲的都是桂枝汤的加减法,什么意思呢?就是长期有哮喘的老病号,如果得了太阳中风(普通感冒),别直接用桂枝汤,得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煎煮方法和桂枝汤一样,喝法也照旧。
这里有个关键点:第18条说的是"旧喘",就是本来就有哮喘病的人感冒了;第43条则是"新喘",本来没哮喘,但因为医生误用下法(比如不该用泻药却用了),导致表邪没解,反而出现轻微喘促。这两种情况,张仲景都给了同一个方子——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这时候我想起个真实案例,特别有意思。有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当医生,有次紧急联系我。他说有个喘得厉害的患者,本来是感冒引发的喘,结果他用了麻黄汤,不仅没好,反而把病人治虚脱了。
我问他:"麻黄汤治喘没错啊,为啥会这样?"他说:"麻黄不是能宣肺平喘吗?患者确实有表证又喘啊!"我让他再仔细想想:"麻黄汤的喘和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的喘,是一回事吗?"
麻黄汤的喘,是因为太阳伤寒(表实证),毛孔闭塞,肺呼吸的负担全压在鼻子和嘴上,就像全身毛孔都堵了,只能靠口鼻喘气,能不喘吗?这时候用麻黄汤发汗,毛孔一打开,呼吸自然就顺畅了。
可他的患者呢?明明是太阳中风(表虚证),有汗的!这时候用麻黄汤,发汗太过,伤津液,反而加重喘。正确的做法是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解肌祛风的同时,降气平喘。
同学一听恍然大悟:"对啊!这患者确实有汗!"赶紧改方,加了补液的药,几副下去就好了。我提醒他:"医学知识不能学死了,麻黄平喘是有条件的——得是无汗的表实证。有汗的表虚证,得用桂枝系。"
通过这个案例,大家要明白:同样是喘,得分清楚是"旧喘"还是"新喘",是表实证还是表虚证。麻黄汤和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一个像锤子,一个像梳子,用错了地方,效果天差地别。
总结起来:
长期哮喘患者感冒——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感冒误下后出现新喘——还是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无汗表实证的喘——麻黄汤
有汗表虚证的喘——绝对不能用麻黄汤!
记住张仲景的提醒:"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学医要学活,不能光背条文,得理解背后的道理。不然就像我那个同学,差点好心办坏事。
最后编辑于 04-02 · 浏览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