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张胜兵:肝血管瘤、甲状腺结节同患,中医该如何辨证及用药
病例信息
注:以下病案为本人亲诊真实病案,仅供学习参考!
个人信息:王某,女,45岁
主诉:肝区隐痛多年,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患有肝血管瘤,甲状腺结节。后因得知其母亲癌症后当场发病,寐差,自觉胃内有水,月经量少,伴腰酸胀凉下坠,色淡,2天就没有了。受冷左手就麻,平躺时会有胸口像压了一个东西下沉,便溏,血压低,心跳65次分钟。视力下降。自觉腰脚凉嗖嗖的,晨起打喷嚏,右肋有累胀的感觉。
症见:舌体偏胖大,苔白腻,边有瘀点,舌下瘀阻。
分析处理
读完主诉和病史资料,可知患者按西医的诊断为肝血管瘤、甲状腺结节;根据中医理论可诊断为肝着。
得知亲人患癌症的消息导致患者情绪剧烈波动,使肝气郁结,不能正常疏泄,会导致肝脉所过之处气机不畅,因此出现右肋有累胀的感觉,胸口像压了一个东西下沉。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气郁结,从而影响了脾胃的功能,导致脾胃亏虚。
脾阳虚则不能温煦四肢,导致手脚冰凉。脾阳亏虚,水湿内停于胃,导致自觉胃内有水。脾胃亏虚,气血生化无源,因此导致月经量少,色淡、血压低,心跳65次分钟。
腰为肾之府,肾阳虚会导致腰部冷痛、酸胀下坠,自觉腰脚凉嗖嗖的。
舌体胖大、苔白腻表示脾虚湿盛;边有瘀点表示血瘀,舌下瘀阻进一步印证了肝郁气滞和血瘀的情况。
所以患者属于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肝肾两虚,胃有水饮之证,应以疏肝解郁、补脾益肾、温阳化饮为主。方用旋覆花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加味。
西医诊断:肝血管瘤、甲状腺结节
中医诊断:肝着
证型: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肝肾两虚,胃有水饮
治则:疏肝解郁、补脾益肾、温阳化饮
拟方:旋覆花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加味
处方:旋覆花30g、 茜草10g(旋覆花汤)、首乌藤30g、合欢皮15g、茯神15g、制远志15g、北柴胡15g、黄芩片6g、龙骨15g、牡蛎15g、党参片10g、茯苓15g、法半夏10g(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竹茹10g、烫枳实10g、陈皮15g(温胆汤加减)、甘草片10g、当归10g、灵芝片30g、石菖蒲6g、盐车前子10g、乌药10g、 醋延胡索10g、醋五味子15g、菊花10g、枸杞子15g、 桑寄生15g、怀牛膝30g 、盐杜仲20g、炙淫羊藿30g、肉桂10g、丹参30g。7剂。
二诊:睡眠不好,于是去掉旋覆花、茜草。加黄芪30g补气养血;炒酸枣仁30g养心安神。
三诊:晚上睡觉感觉烦躁,去掉茯苓、甘草片、龙骨、牡蛎、北柴胡、黄芩片、党参片、丹参、乌藤。加醋龟甲15g、盐黄柏10g退虚热。
后续:患者反馈自觉胃内有水、胸口好像有块大石头压着的感觉消失,现仍在继续治疗。
总结与讨论
旋覆花汤
旋覆花消痰行水,降气止呕;茜草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方中柴胡、黄芩和里解外,以治寒热往来、身重;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以治烦躁惊狂;半夏和胃降逆;茯苓安心神,利小便;党参益气养阴,扶正祛邪。共成和解清热,镇惊安神之功。
温胆汤
温胆汤系中医经典化痰名方,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方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胆气清肃,烦呕得止;枳实破气消痰,与半夏相配,气顺痰消,气滞得畅,胆胃得和;陈皮燥湿化痰,助半夏祛痰,健脾加强枳实行气之力;茯芩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且有宁心安神之功;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
菊花、枸杞子养肝明目,两药是我常用的治疗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的中药搭配。
加茯神、远志、合欢皮、首乌藤养血安神。
加当归、灵芝益气养血。
加石菖蒲和胃化湿。
加乌药、桑寄生、怀牛膝、 盐杜仲、炙淫羊藿、醋五味子、肉桂补肾助阳。
加醋延胡索、丹参活血止痛。
最后编辑于 04-01 · 浏览 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