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中国全科医学》中医最新文献

发布于 03-25 · 浏览 412 · IP 河北河北

不同针灸治疗方式干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背景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一种乳腺癌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极大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信心。目前西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有限,针灸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疗效,然而关于不同针灸治疗方式的选择目前研究较少。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针灸方式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Medlin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不同针灸方式干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10-31。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文献检索,并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初筛与复筛,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基本资料与数据的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后,运用R 3.6.2、Stata 14.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包含915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其中治疗组459例,对照组456例。涉及11种干预措施,包括常规治疗、普通针刺、温针、毫火针、西药、针刺+艾条、常规+腹针、常规+温针、常规+针刺、常规+关刺、常规+力动针。各干预措施对患-健侧周径差值的累计概率图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显示,常规+腹针(100.0%)>毫火针(66.4%)>常规+温针(58.2%)>普通针刺(19.0%)>常规治疗(6.5%)。各干预措施对总有效率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毫火针(90.1%)>普通针刺(71.1%)>常规+力动针(67.7%)>温针(62.1%)>常规+温针(57.9%)>针刺+艾条(50.7%)>常规+关刺(48.2%)>常规+针刺(47.7%)>常规+腹针(38.6%)>西药(9.6%)>常规治疗(6.3%)。
结论 在11种干预措施中,综合总有效率与患-健侧周径差值排序,毫火针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的最佳选择,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RCT证实。
引用本文:何芸,范焕芳,马盼,等. 不同针灸治疗方式干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25,28(14):1788-1794.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81. (点击文题查看原文)


不同中成药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背景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常可作为脑梗死的先兆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而常规的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有限。目前中成药注射液在控制和缓解眩晕的发作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鉴于中成药制剂种类繁多,缺乏相关循证医学证据评估各种中成药注射液的优劣。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对不同中成药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PCIV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建库至2024-05-07有关中成药注射液治疗PCIV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Cochrane风险偏倚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7.0、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49项RCT,4 556例患者,涉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13种中成药注射液。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眩晕症状改善[即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方面: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排名前3的干预措施为醒脑静注射液(87.2%)、参麦注射液(73.5%)、舒血宁注射液(59.6%)分别联合常规西药;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排名前3的干预措施为银杏达莫注射液(88.3%)、天麻素注射液(63.3%)、葛根素注射液(57.6%)分别联合常规西药;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方面:排名前3的干预措施为醒脑静注射液(96.2%、99.2%)、灯盏花素注射液(90.2%、85.6%)、红花黄色素注射液(69.3%、79.4%)分别联合常规西药;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方面:排名前3的干预措施为灯盏花素注射液(97.6%)、红花黄色素注射液(85.8%)、醒脑静注射液(80.6%)分别联合常规西药;全血高切黏度改善方面:排名前3的干预措施为参麦注射液(85.6%)、丹红注射液(80.0%)、疏血通注射液(77.5%)分别联合常规西药;全血低切黏度改善方面:排名前3的干预措施为疏血通注射液(90.3%)、天麻素注射液(77.5%)、参麦注射液(73.0%)分别联合常规西药。安全性方面:所有研究未发生严重的服药不良反应。
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在改善PCIV眩晕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面均表现出优异的临床疗效,给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参考性,且中成药注射液与常规西药的联合应用均优于单用常规西药,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上述结论受限于当前相关研究的数量与质量,仍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引用本文:朱胜杰,刁华琼,杭晓屹,等. 不同中成药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25,28(14):1795-1808.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84. (点击文题查看原文)
乳腺癌 (245)
上肢淋巴水肿 (-1)
眩晕 (59)

最后编辑于 03-25 · 浏览 412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