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解析伤寒论》

发布于 03-20 · 浏览 355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北河北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大承气汤。方二。 

大黄(酒洗,四两) 浓朴(炙,去皮,半斤) 枳实(炙,五枚)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酒洗,四两) 浓朴(去皮,炙,二两) 枳实(大者,炙,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第一部分

虽然外证未完全解除,但正气亢盛体表没有寒性挛缩,“外欲解”表明内环境病原很少,潮热或手足汗出而不是全身汗出提示阴液已亏,可用大承气汤通便驱邪补阴。如果汗多、发热恶寒明显、其热不潮则提示外证未解、阴亏不突出,治疗条件不成熟,不宜攻下。如果只是腹大满不通,阳气不盛、阴液亏竭也不突出,不宜用大承气汤,以防药重伤正,小承气汤行气即可。

  通过条文描述,我们可以清晰了解张仲景的诊疗思路。首先脉诊明确全身病机,结合病史查体明确消化道问题突出。治疗以补阴、促进肠道蠕动为主,是在把握全身整体状态的情况下同时处理突出的局部问题。

  管腔系统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尤其是消化道,联通呼吸道、肝、胆、中耳、眼结膜囊、鼻腔鼻窦,共同构成庞大的引流系统,抗感染功能突出。

管腔系统是重要的物质交换通道,也是主要的感染入侵部位。病原体通过呼吸或饮食等方式进入管腔系统,即会遭到粘膜分泌物的冲刷和蠕动的排泄,少量病原粘附成功,才有可能侵入人体内环境。侵入内环境的病原随即面对吞噬细胞、抗体、补体的打击,部分病原体能够存活、繁殖达到较高浓度,积聚毒力,进而威胁人体全身组织。上述病原侵袭的过程个体差异很大,体质弱的个体不能有效防御,则会导致更多病原体进入内环境,形成更严重的病理性损伤。所以调整粘膜状态、达到最高抗粘附能力就能极大降低病原体进入内环境的几率、极大减轻免疫系统的压力、尽可能避免形成严重的病理性损伤。

  《伤寒论》各章节都非常重视管腔系统的问题,把管腔系统的状态进行科学精密的划分,通过对粘膜功能状态的调整保证排泄、祛除病邪是整部《伤寒论》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对于进入内环境的病原,则是通过改善循环和增强机体功能状态来杀灭病原,这也是太阳病的主要工作内容,所以说《伤寒论》的抗感染理念是无懈可击的。


进一步讲,我们对待以替代性治疗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医学也应该如此,可以用外源性激素、器官移植等方法,但一定要认识到必须以消除病机的治疗方法为根本,本末倒置是导致现代医学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

伤寒 (21)

最后编辑于 03-20 · 浏览 355

1 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