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老师谈六经是中医的“北斗导航”!——以“葛根汤证为例”

<前言:
现代医学把人体分为八大系统,即: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中医以《伤寒论》为例,则用“六经”对人体及其疾病进行了划分,把人体和其疾病的一切都分为分为“六个系统”或六大类,即太阳经系统、阳明经系统、少阳经系统、太阴经系统、少阴经系统、厥阴经系统,或太阳经脉证,……厥阴病脉证。而且中医还把相关疾病的治疗也归入了“六经系统”。
二者同为研究人体的医学,所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体,其间的区别为何如此之大呢?
假若把人体比喻为“一辆汽车”的话!那么现代医学的八大系统,就是把“汽车”拆散了以后的所见;
中医学的六经系统,则是在整体的状态下,对“汽车”的一种系统分类方法。
研究问题的方法,本无高下,但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若想“通过研究水滴的种种特点,去推测一条瀑布的属性”,未免滑稽!最起码是把瀑布所处的环境等问题都丢掉了!其次,一滴水我们可以放在显微镜下观看,一整条瀑布呢?就应该用眼睛或广角镜头来观察了!很显然,“显微镜”不是观察瀑布的合适工具。
希望通过研究“人类死体上的种种结构”去“解决活人的问题”,有似于此!这就不是方法的区别了,而是大的方向和原则问题!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指此类情况吧!
“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等等,都是我们自幼所熟知的成语典故,如果我们现在依旧带着一副所谓的“现代、科学”的眼镜去看中医的话,难免如“掩耳盗铃”一样可笑罢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经络是既具有线性的属性,也具有场性的属性;其线性属性有明确的线路,而其场性属性,则可能波及其他经络乃至全身。二者并行不悖!
其次,六经既有表证,也有经证和腑证;还有并病与合病。
所以说:医有上工,有下工。对病欲愈,执方欲效者,谓之下工。临证察机,使药要和者,谓之上工。夫察机要和者,似迂而反捷,此贤者之所得,而愚者之所失也。>
蔡师强调指出:三阳经好比人体的支柱!其中:
太阳经是人体背部的支柱,它主要走行于人体的后面,定位在人体的颈椎;
阳明经是人体前面的支柱,走行于人体的前面,定位在人的面部;
少阳经是人体两侧的支柱,分别走行于人体的两侧,定位在人的耳门。
比如“葛根汤证”,其病的脉证特点被概括为歌诀,即: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
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下面,我们看一看蔡师的病例:
病例一:
一位患者,是位老年男性患者,眼眶疼十二年,眼胀,一到睡觉就不能见一点亮光。蔡师诊其脉,脉沉而无力。
浮长脉是葛根汤证的正常脉象,面部问题又主要属于阳明。若遇到这样的脉证如何处置呢?
这位患者之脉象不符合阳明病葛根汤证,其证则与歌诀相符,但脉象不相符和。这一样还可以用葛根汤,是舍脉求证!葛根汤适当加减可也!
鉴于其人脉沉而无力。
于是,蔡师就问:吃凉东西可行?
患者答:不行,肚子冰凉。
蔡师认为,这是其人内里亏虚,中阳不建。
于是葛根汤加上附子理中汤。
患者吃了几副药就好了,十二年的问题就被解决了。
病例二:
这位患者,身上发臭,他的脉不但长而且有力,口干,能吃能喝,脸上难过,眼眶疼,怕光怕亮。
蔡师就用葛根汤加黄芩、黄连;又因为患者鼻子冒热气,又加了石膏。
患者服药十天后,身上的臭味就消失了,其他面部的问题也好了。
蔡师说:这是长期表不解,时间长了热气化于体内,胃肠道里的热气散出臭气所致;脸上发烫是黄连汤证,鼻子冒热气就加石膏。
病例三:
患者上半身痒,脸上长痘痘,身上发烫,不能穿衣服,夜里睡不着,起来跑。
蔡师予葛根汤加升麻汤加白虎承气汤。葛根治阳明表证;白虎承气汤清阳明经热兼以通腑泄热,解决其气分之热过盛的问题;升麻汤除痒。
两剂药后,患者痊愈。
病例四:
患者身上淌油汗,从头到脖子好出汗,所谓“头汗出,齐颈而还,茵陈蒿汤主之”,蔡师予葛根汤加茵陈蒿汤,患者服药十日,油汗即止。
病例五:
蔡师一个弟子,长期流汗二十多年,脉浮长,整日大汗淋漓。
蔡师予葛根汤合黄连汤一剂,其弟子药后即愈。
这是为什么呢?蔡师说:久汗必伤阳明津液,葛根生津解表、止渴清热解毒,不要光看患者有汗,照样可以用葛根、麻黄,葛根汤解表,黄连汤清热,一付药就彻底好了。
病例六:上热下寒
患者是一位中年妇女,夏天的时候,下面裹着被子,上面吹着空调风扇,流汗三十年,多年的夏天就是这样过来的。蔡师予葛根汤加黄连汤。
蔡师指出:上热加黄连汤;下寒用肾着汤。蔡师遇到很多中年人,都是上热或者下寒,或者既有上热,又有下寒。
若中年肾亏,下肢发凉,下面还要穿鞋穿袜子,不穿袜子不敢着地,蔡师就予葛根汤合麻附细加肾着汤。
病例七:
这位女患者,29岁,鹅掌风,非常痒,未孕,蔡师予葛根汤加当归四逆汤加酸枣仁、柏子仁。
一个月后,患者痊愈,怀孕。
葛根汤加当归四逆汤内补,酸枣仁养血,柏子仁养心。
中医讲究“用药如用兵”!岳飞说:阵而战之,战之常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中医前辈说:医者,意也!在人思维!
最后编辑于 03-18 · 浏览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