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步态不稳伴心肌病——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一例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
女性,16岁,学生,家族史:表兄有类似症状(步态不稳、心肌病),父母非近亲结婚
【主诉】:
进行性步态不稳伴双下肢无力3年,心悸、活动后气促1年
【现病史及既往史】:
-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易向两侧倾倒),逐渐发展为双下肢无力(上下楼梯困难)。
- 2年前出现言语含糊(爆破性语言),书写困难(字迹潦草)。
- 1年前出现心悸、活动后气促,偶发胸痛,无晕厥或意识丧失。
- 否认糖尿病、视力下降或脊柱侧弯史。
【检查】:
1. 神经系统查体:
- 小脑性共济失调(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Romberg征睁眼/闭眼均不稳。
- 双下肢肌力4级,腱反射消失,双侧巴氏征阳性。
- 震动觉及位置觉减退(脊髓后索受累)。
2. 心脏评估:
- 心电图:T波倒置,左心室肥厚。
- 心脏超声:左心室壁增厚(15mm),射血分数55%。
3. 影像学检查:
- 脊柱X线:轻度脊柱侧弯(Cobb角20°)。
- 头颅MRI:小脑萎缩,颈髓后索T2高信号。
4. 基因检测:
- FXN基因GAA重复扩增(重复数820次,正常<40),确诊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FA)。
【临床诊断】:
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Friedreich’s Ataxia, FA)
【治疗经过及结果】:
- 对症治疗:
- 艾地苯醌(改善线粒体功能),辅酶Q10支持心肌代谢。
- 物理治疗(平衡训练、支具矫正步态),脊柱侧弯监测。
- 心脏管理:
- 美托洛尔控制心率,预防心律失常。
- 病程进展:
- 诊断后3年完全依赖轮椅,心脏功能逐渐恶化(射血分数降至40%)。
- 5年后因心力衰竭去世。
总结与讨论
1. 诊断易错点:
- 早期步态不稳易误诊为多发性硬化或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需结合心脏受累及基因检测。
- 脊髓后索症状(深感觉障碍)是重要线索,但需与维生素B12缺乏鉴别。
2. 治疗难点:
- 目前无治愈方法,以延缓多系统并发症为主,需神经科、心内科、康复科协作。
- 心肌病是主要死因,需定期评估心脏功能并干预。
3. 知识延伸:
- F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FXN基因GAA重复扩增导致线粒体铁代谢异常,引发氧化损伤。
- 典型三联征:进行性共济失调、心肌病、糖尿病(部分患者),脊柱侧弯发生率>60%。
最后编辑于 03-06 · 浏览 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