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中医养生长寿与食疗药膳

发布于 03-04 · 浏览 820 · 来自 Android · IP 浙江浙江

1如何养生?

img

自古以来没有长生不老药。中医看病辨证论治,一人一方,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就以体质来说,人有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平和体质之分。因为每一个人生存的内境外境都不一样,医生给每个病人开药方不一样,医生给人开养生保健的方也不一样,这就好像裁缝师傅给人量体裁衣一样,人有高矮肥瘦,离开量身定做,是不能做出适身的衣服的。所以每一个追求健康长寿的人,都应明白自己属何体质,该如何养生。

2、精神气

的确,人有三宝精气神。

古人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中医一直重视情志调节对健康的作,《黄帝内经》中指出七情致病,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肝胆。养生就是要懂得,情志的波动常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和恶化。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精、气、神,气是精和神的桥梁。养精通过练气来养,养神也以练气来达到。用《黄帝内经》的话来理解,这就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不可有过激的情绪,譬如,愤怒和怨恨的情绪会加重疾病,乐观、阳光的情绪能感染周围的人,使人们充满热情,积极向上。所以,要把乐观送给别人,不要从别人那里接受忧愁、悲伤。

3、 饮食

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不一定相同。在当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人们吃出来的病比过去越来越多,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状动脉硬化、脑栓塞、脂肪肝、酒精肝、肥胖症、痛风病等等。

现在的人群中,有些人不仅吃得好、吃得多,而且懒得动、动得少。吃进去的能量多,消耗的能量少,过剩的营养增加了人体脏腑的负担,变成了过剩的垃圾,饮食不节制,引发了痰、湿、热、瘀,变成了各种疾病。

合理的饮食不求膏梁厚味。最吃补、最吃益的食物也不能多吃,因为一个人的肠胃有限,吸收需求有限。食品要多样化,总量要控制在七、八分饱;食要清淡,少油、少盐、少糖;饮食要,不要太烫,也不要冰凉;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消化吸收;进食时要保持心情愉悦。

4、饮食的误区

在日常生活中,我看到不少人选用食物时进入了误区。如有人吃鸡蛋时,只吃蛋白,不吃蛋黄;有人吃肉时,稍带一点肥肉也不敢吃。不知从何时开始,不少人不吃无鳞的鱼,尤其是带鱼和鳗鱼。其实这些情况起源于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前,某些专家在传媒上误导的结果。尽管以后也有专家纠正过,但先入为主的效应是强大的,坏话传千里,好话不出门,坏印象太深刻了。

5、鸡蛋

img

中医认为,鸡蛋具有养血安神,滋阴润燥之功。现代营养学指出, 除了母乳,鸡蛋是历史上人类最好、最重要的优质营养滋补食品。

鸡蛋中的营养成分是很全面的,存在于蛋白蛋黄之中,有人将蛋黄去掉,只吃蛋白,其实是被误导了。蛋黄中的胆固醇是与卵磷脂同时存在的。鸡蛋中的营养成分是可以相互制约的。蛋黄中含有丰富的防冠心病作用卵磷脂,还有防癌作用的锌、硒等微量元素。

有人一知半解,只知道吃鸡蛋会升高胆固醇,却不知鸡蛋还含有能清除血管壁上胆固醇的成分。一个鸡蛋约含234毫克胆固醇,这些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脂蛋白,脂蛋白中包含高密度脂蛋白,具有清除血管壁上胆固醇的作用。吃完整的鸡蛋是人体营养的需要,蛋黄中的卵磷脂降血脂的作用,卵磷脂还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重要营养物质。吃任何营养品都要有个度,吃鸡蛋一次不要太多,以免造成营养过剩,影响消化吸收。一天一个鸡蛋,最多勿超过两个。吃水煮蛋比煎蛋、炒蛋好。    

有人问到鸽蛋鹌鹑蛋,鸽蛋含脂低,含钙和铁较高,适宜儿童食用,有助于发育成长。鹌鹑蛋含维生素B2比鸡蛋高2.5倍,维生素B2有防癌作用,对促进脂代谢有效,适宜中老年人选用。

6、红烧肉

img

很多老人喜欢吃红烧肉。历史上宋代大文人苏轼的“东坡肉”至今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在一些回忆录中曾多次读到过毛主席老人家最喜欢吃红烧肉,坊间传说,某中央领导视察温州,在某饭店就餐,喜欢吃覃根菜炖五花肉。

现在很多人不敢吃红烧肉,他们总认为红烧肉中有肥肉,肥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的罪魁祸首。其实从营养方面来说,适当地吃些肥肉有益于人体健康,特别是老年人常吃炖的很烂(炖2个小时左右)的肥 肉,还可以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有利于延年益寿,并且益智。

《中国中医药报》上有一篇文章,摘录如下:“ 肥肉炖烂可降胆固醇,因为肥肉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大幅度下降,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同时,炖烂的肥肉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营养成分,而且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很适合患有冠心病老年人食用。”

7、带鱼

img

中医认为,常食带鱼能补益五脏,养肝补血,润肤养发,补脾益气、养血。带鱼表面的鳞银白色油层含有一种抗瘤成分6-硫代乌嘌呤,辅助治疗白血病、胃癌、淋巴肿瘤等有益。带鱼的脂肪含量高于一般鱼类,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较长,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带鱼含有镁元素,使用带鱼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8、鳗鱼

img

中医认为鳗鱼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能,是病后体虑、血虚、痨病者的优良营养品。鳗鱼还具强精补肾功效,是年轻夫妇、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鳗鱼和带鱼一样,被人们误以为是“胆固醇很高”的无鳞鱼品种而不敢食用。至今还有不少人深信不疑。

中医认为食物的营养价值,是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自身体验中得到的归纳和总结,而西方医学对药物和食物的认识则很多是从实验室中得到的。

就以胆固醇为例,过去只知道有胆固醇,后来进一步分析胆固醇,又知道胆固醇由低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组成。并且认为低密度胆固醇是坏胆固醇,因为它会在动脉血管壁上堆积,造成血流减慢,从而可能导致心血管栓塞,后来进一步研究证实鳗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所含的磷脂为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是被人们称之为“脑黄金”,即深海鱼油成分。

鳗鱼中这种成分的含量比其它海鲜都要高,不仅被证实有预防心血管病的作用,而且鳗鱼所含的钙质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鳗鱼食用鲜美,还是养颜美容、延缓衰老的佳品,故还有“可食用化妆品”之称。

9、长寿

人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不排除外界致病因素,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体内的正气。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包括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和自然的关系,在防治疾病中,顺应四时昼夜阴阳的变化是中医学的特色。自然界春发夏长秋收冬藏,中医顺应自然规律,总结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脏调养经验。

“天人合一”是中医最基本的哲学理念之一,人生长在天地之中,日落而息,日出而作,“顺应天地之气,法于阴阳之道”。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不能日夜颠倒,起居无序,暴饮暴食,嗜烟好酒,不良的生活习惯必须纠正。

人要健康长寿,不是专注于寻求药物进补养生。明代大理学家朱熹的诗句:“问渠何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良好的精神状态才是健康的第一要素,健康长寿要从源头抓起,要从细节做起,努力做到心态平和,不急躁,无忧虑,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简简单单。

10、低血压

img

血压低于90/60mmHg或以下,属于低血压。老年低血压是种常见的、有一定危险的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脑血管血栓的发生。据有关资料,老年人中约有2/5的中风患者、1/4的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低血压所引起的。

低血压一般分急性低血压、慢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三种类型。

慢性低血压常出现头晕心慌、乏力、健忘等,往往是一过性的,不会引起人们注意。如有些患者蹲位如厕,突然起立时,出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乏力、恶心等,称为体位性低血压。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严重贫血、脱水、肾衰、肝病、久病体虚、年老体虚者,称为体质衰弱者低血压。

急性低血压多发生在大出血,如胃出血、手术意外;休克,如心肌梗死、低血糖、严重感染;心力衰竭、晕厥等。症状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冰冷,脉细弱,头晕胸闷、尿量减少等严重症状。

餐后低血压,一般在餐后2小时内出现,收缩压下降≥20mmHg,或收缩压从餐前100 mmHg以上降至餐后90 mmHg以下。据统计,约有1/3的老年人出现餐后低血压,引起晕厥,跌倒,肌肉无力,甚至导致心绞痛脑卒中的发生。

急性低血压中医诊断为气血两虚者,予以《八珍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诊断为中气下陷者,选用《补中益气汤》(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诊断为肾阳虚者,予以《金贵肾气丸》、《生脉饮口服液》或选用《独参汤》野山参等炖服。

慢性低血压的防治:对久病卧床或体质虚弱者应经常监测血压;起床不要马上下地,躺半分钟,坐半分钟,等半分钟;坚持早运动、中午中午睡、晚散步,称为三个半小时。体质虚弱伴贫血者可食用大枣黄芪粥,常吃养心补脑的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平时少吃生冷寒凉食物。

餐后低血压的防治:平时注意药物控制调节血压;喝淡盐水可以增加血容量;饮食上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餐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能改善血管、神经的调节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低血压 (47)
餐后低血压 (1)
高血压 (711)

最后编辑于 03-04 · 浏览 820

3 2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