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陈潮祖医案

发布于 02-28 · 浏览 1205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侯某,女,32岁,2000年4月24日初诊。

左颏下淋巴结肿大半月。患者半月前受凉后,出现左颏下淋巴结肿大,伴咽痛、鼻塞,经西医局部穿刺检查后诊断为“左颏下淋巴结炎”。

当地中医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品,效果不明显。

刻诊:左颏下淋巴结肿大约5cm×4cm大小,按之痛,质地硬,活动度小,边界清晰,伴头痛,咽痛,声嘶,鼻塞。

咽部其色淡红,咽后壁有少许淋巴滤泡增生,舌尖稍红,舌体偏胖,苔薄白水滑,六脉沉细弦缓。

辨证:寒湿凝滞,阳郁失宣。

治法:散寒除湿,温阳开郁。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麻黄10g,法半夏20g,生姜10g,竹茹10g,小茴香10g,茯苓20g,细辛5g,制附片20g。

水煎服,每日1剂,2剂。

4月27日复诊:左颏下淋巴结明显缩小触之约(2cm×2cm),已无触痛,头痛、声嘶、鼻塞明显好转,舌体偏胖,苔薄白润,脉沉细滑。

因属外地来诊,近日将返乡,嘱其原方再进3剂,后续电话联系。

5月3日电话告知,3剂后病告痊愈。

侍诊心得

麻黄附子细辛汤乃仲景治疗少阴病兼表证之代表方。

本案患者因外感风寒起病,然前医妄投清热解毒,复伤阳气,使寒邪内侵入于少阴,少阴阳郁不宣,寒湿凝滞,而发为此病。

《金匮要略》有训:治邪当随其所得而攻之。此邪由外入,故因势利导,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辛散与温化相佐,透邪外达。

方中麻黄辛温发越,最能表散风寒,开宣肺气;

附子辛热,最能温壮元阳,补命火,搜逐深陷之寒邪;

细辛大辛大温,最能入髓透骨,走经窜络,启闭开窍,既助麻黄表散风寒,开通上焦清窍,又助附子温暖命门,拨动肾中机窍。

全方药虽仅三味,但却具有较强的宣肺散寒,温肾通阳,开窍启闭之功。

再酌加生姜“走而不守”,助麻辛附子散寒祛邪。因其包块虽硬,但边界清晰,推之可动,舌体胖苔水滑。

故陈老云其属“痰核”,故配竹茹、半夏、茯苓等化痰除湿之品,助麻黄附子细辛汤开少阳三焦之路。

诸药合用,不消炎而炎自消,不软坚而坚自去,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

--摘自《陈潮祖临证精华

淋巴结肿大 (67)
鼻塞 (66)

最后编辑于 02-28 · 浏览 1205

1 7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