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张胜兵:重症肝癌患者,中医治疗初期,调方以日计
病例信息
注:以下病案为本人亲诊真实病案,仅供学习参考!
个人信息:患者,男,71岁
主诉:腹水、咳吐白痰2周
现病史:该患者是一个重症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已经超过了2000,医院不再收治,直接通知家属让出院回家,患者家属没有办法。患者在家里用靶向药4天,出现严重的药物反应,呕吐,大便失禁,极度虚弱,不能下床行走。停药第二日,可正常吃饭,体力恢复了很多,但腹部明显隆起,轻按会疼,不能左右侧躺,平躺舒适。
症见:胃胀,纳少,咳嗽吐白色痰,只能平躺不能侧卧,睡1~2小时就会咳醒,如果侧卧就咳嗽,严重腹水,两脚水肿,舌红中有裂纹苔稍黄。
分析处理
读完主诉和病史资料,可知患者按西医的诊断为肝癌;根据主诉“腹水、咳吐白痰2周”和症状,中医诊断为鼓胀、咳嗽。
腹水是啥?本质是水湿啊,同理,痰也是水湿。身体出现了水湿,首当其冲该当问责那个脏腑?——脾。
引起腹水的原因有很多,中医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其中就包括运化水液的功能。水液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主要依赖于脾的运化作用。
如果脾的功能受损,导致运化水液的能力下降,那么水液就会在体内停聚,形成水湿,形成腹水。
此外,中医还认为,肾在水的代谢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肾的气化功能。
当肝上长了肿瘤,肝脏肯定是虚弱的,会造成肝阴不足,肝血不足,这时就需要大量的肾水来滋养,肾水滋养不了,于是出现了肾气不足。气化功能出现异常,水液排泄不畅,诸脏都是虚的情况下,就出现了腹水。
也正是因为肝癌病变过程中肝盛犯脾而致脾气亏虚,因此出现胃胀,纳少。
肝郁化火伤阴则舌红中有裂纹苔稍黄。
所以要想治好腹水,斩草必须先除根。
什么意思呢?根据刚才的分析,出现腹水的原因是肝阴、脾气、肾气出现了问题,所以在治疗上就应该滋阴疏肝、益气化痰、健脾利水、培补肾气。源头阻断病情的进展,恢复部分肝脏功能才能解决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问题。
所以我用的是葶苈大枣泻肺汤、五仙散、四君子汤、温胆汤、一贯煎加减治疗。
西医诊断:肝癌
中医诊断:鼓胀、咳嗽
证型:肾气亏虚、脾虚生湿、肝阴亏虚
治则:滋阴疏肝、益气化痰、健脾利水、培补肾气
拟方:葶苈大枣泻肺汤、五仙散、四君子汤、温胆汤、一贯煎加减治疗
处方:北沙参15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生地30克、枸杞20克、川楝子6克、元胡10克、三七10克、仙鹤草30克、白芨10克、丹参30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大贝30克、玄参15克、鳖甲30克、红花10克、泽兰30克、益母草30克、茯苓20克、生白术15克、铁皮石斛10克、玫瑰花10克、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胆南星10克、白芥子10克、生鸡内金15克、陈皮15克、生牡蛎30克、海蛤壳30克。
二诊:患者女儿反馈当天下午14点半左右喝第一碗150毫升的量,之后矢气增加,三个小时之内小便两次,颜色变浅。次日咳嗽加重,咳嗽的厉害,吐出来都是白色的痰。虽然有消肿的迹象,但咳嗽的厉害了,气短气喘的明显,手脚无力,不能左右侧躺,会引发咳嗽。仰卧时会舒服些。
改方:猪苓15克、姜黄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滑石30克,2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服用。
三诊:患者肝区不像昨天那么胀了,出汗后人感觉轻松许多。
处方:猪苓15克、茯苓15克、生白术15克、薏苡仁30克、冬瓜皮15克、车前草30克、黄芪30克。
四诊:患者昨晚和早上可自己起床如厕,不用人扶着了,饮食正常,体力渐强,饮食正常,肝区目前没有痛感,身体不出汗,燥热全部集中在脖子以上。脖子以上潮湿,不是大汗。
处方:在三诊的基础上去掉黄芪,加入姜黄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滑石30克、砂仁3克、炒王不留行15克,2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服用。
五诊:患者尿量增加,睡眠质量转好,时长超过3小时,气力恢复。自用药以来水肿渐消,遂改方如下:
处方:在四诊的基础上加入西洋参10克、铁皮石斛1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葶苈子15克、大枣10个,3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服用。
备注:虽然本案至此已有五诊,实际上五诊不过是从初诊算起的第7日而已。
六诊:睡眠好转,有力气,咳嗽减轻,改方。
处方:在五诊的基础上加入知母10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鸡内金10克。2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服用。
七诊:患者咳嗽依旧,加玄胡、紫菀、款冬花。
八诊:咳嗽缓解,现在最明显的就是咳嗽时伴有白色泡沫状粘液,像痰比痰清淡。水肿基本消退了!更方以小青龙汤。
处方:麻黄10克、桂枝10克、生白芍10克、干姜10克、细辛3克、法夏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3个。
备注:八诊时患者实际就诊时间刚好约为两周时间,病情得到基本控制后,后续复诊均按照一周一诊的常规进行。
九诊:这周比之前消瘦了,晚上频繁起夜上厕所,没有食欲,两条腿站久点就酸胀,身子虚弱,没力气。肚脐以下胀胀的感觉。
处方:在八诊的基础上加入葶苈子15克、桑白皮10克、知母10克、铁皮石斛10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鸡内金10克、乌药10克、山药10克、益智仁10克、黄芪60克、人参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茯神15克、灵芝30克。
十诊:不咳嗽了,也没有白色的泡沫痰了。
处方:在上方的基础上去掉乌药、山药、益智仁,加入车前草15克、冬瓜皮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0克、醋鳖甲30克、浙贝30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炒白芍10克、枸杞10克、五味子10克、法夏15克、胆南星10克、炒白芥子10克、茯苓15克。
后续:后患者在此方基础上稍做加减,症状全部改善。另配中药药丸一个疗程(3个月),以治其本。
总结与讨论
我选用的是葶苈大枣泻肺汤、五仙散、四君子汤、温胆汤、一贯煎加减治疗。其中,葶苈大枣泻肺汤可以帮助排出肺部的湿气,五仙散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四君子汤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温胆汤可以疏肝理气、健脾化痰。
1、葶苈大枣泻肺汤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痰涎壅盛证。方用葶苈子泻肺逐水,佐以大枣和中扶正。
2、五仙散
炒神曲、炒山楂、炒麦芽、炒谷芽、炒鸡内金健脾益气,补养脾胃。
3、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脾喜燥恶湿,脾虚不运,则易生湿,故用甘苦温的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茯苓渗湿健脾。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4、温胆汤
温胆汤系中医经典化痰名方。方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胆气清肃,烦呕得止;枳实破气消痰,与半夏相配,气顺痰消,气滞得畅,胆胃得和;陈皮燥湿化痰,助半夏祛痰,健脾加强枳实行气之力;茯苓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且有宁心安神之功;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生姜祛痰止呕,又可解半夏之毒;大枣与甘草、茯苓为伍健脾祛湿,又与生姜相配,调和脾胃,使中州得运。诸药相合,化痰而不燥,清热而不过寒,使痰热得化,胆热得清,共奏理气化痰之功。
5、一贯煎
一贯煎是滋阴疏肝名方,宜养肝阴,疏肝气。方中枸杞子滋肝肾之阴;当归补血养肝,与生地黄助枸杞子补肝阴,养肝血;北沙参、麦门冬养阴生津,润肺清燥;川楝子苦寒清热,疏肝理气。全方重点虽在滋阴养血,作用却是以柔肝而代疏肝,因而对于肝肾阴虚,血燥气郁,肝气横逆所致之胁肋疼痛,胸腹胀满,泛酸口苦,咽干口燥,疝气癥瘕种种病症,均有一定的效果。
最后再留个悬念,为什么在这个患者治疗初期,要频繁的改方,这种做法有什么依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