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的针灸治疗穴位
崩漏是中医术语,指妇女非经期大量阴道出血现象,分为崩中与漏下,针灸治疗崩漏有较好的疗效,以下是具体介绍:
选穴原则
- 实证:以清热利湿、固冲止血为主,选取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关经验穴。常用穴位如关元、三阴交、隐白等。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节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健脾统血;隐白为脾经井穴,是治疗崩漏的经验效穴。
- 虚证:以补肾健脾、固冲止血为原则。选穴如气海、肾俞、足三里、地机等。气海可益气固本;肾俞能补肾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可健脾和胃、生化气血;地机是脾经郄穴,善于治疗妇科血症。
针刺方法
- 实证:针刺用泻法,以较强的刺激量激发经气,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清热止血的目的。例如,关元穴直刺1 - 1.5寸,使针感向下腹部或会阴部传导;三阴交穴直刺1 - 1.2寸,提插捻转泻法,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并可向足部传导。
- 虚证:针刺用补法,可配合艾灸,以温通经络、补气养血、固摄冲任。如气海穴直刺1 - 1.5寸,行提插补法,使针感向整个小腹部扩散;足三里穴直刺1 - 2寸,用捻转补法,使局部酸胀感明显,并可向足背部传导。艾灸时,可在气海、肾俞等穴位上悬灸,每次15 - 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为度。
治疗频率
一般每周治疗2 - 3次,具体频率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反应适当调整。在崩漏急性发作期,可每天针刺治疗,以尽快控制出血症状;病情缓解后,逐渐减少治疗次数,巩固疗效。
针灸治疗崩漏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患者不可自行针刺。同时,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
最后编辑于 02-26 · 浏览 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