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乙肝如何应用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膜性肾病共识提出:

利妥昔单抗50问中提出:
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建议先完善乙肝标志物及 HBV-DNA 定量检测。
a
对于 HBV-DNA 阳性患者,建议先抗乙肝病毒治疗,在 HBV-DNA 转阴后,在继续抗 HBV 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 RTX 治疗;
b
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V-DNA 阴性,需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2 周时使用 RTX 治疗,并在停用 RTX 后继续抗病毒治疗至少 6~12 个月且 B 细胞恢复。后续抗病毒治疗是否停止,建议由感染科医师评估后决定。
c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抗 HBc 阳性的患者在接受 RTX 治疗时是否同时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尚无定论,建议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至停用 RTX 后 6~12 个月,同时也应密切监测 HBV-DNA 及肝功能。

根据乙肝再激活报告,低风险免疫抑制剂包括
1. **传统免疫调节药物**
-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 **6-巯基嘌呤(6-MP)**
*适用人群*:HBsAg阳性或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
2. **局部或短期使用的类固醇**
- **关节内类固醇注射**
- **中高剂量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20 mg/d或等效药物)治疗<1周**
- **低剂量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10 mg/d或等效药物)治疗≥4周(仅限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
*说明*:短期或局部使用激素对免疫系统的抑制程度较低。
总结:应用利妥昔单抗有乙肝再燃的高风险,乙肝活动期禁止使用,建议抗病毒治疗后监测乙肝DNA转阴后酌情使用,且需继续抗病毒及密切监测乙肝及乙肝DNA情况。
那么,若乙肝DNA持续阳性,在抗病毒基础上,可以应用相对引起乙肝再燃风险较低的免疫抑制剂进行过渡嘛各位老师们会选择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进行过渡嘛?
最后编辑于 02-25 · 浏览 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