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异物取出工具及注意事项

1.工具分类及适应症
鳄鱼钳
适用异物:扁平异物(硬币、纽扣)、边缘光滑的规则异物(枣核、小玩具)。优势:咬合力强,可穿透异物表面固定。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异物碎裂,尖锐异物需调整抓取角度。
网篮
适用异物:球形异物(果核)、不规则表面异物(假牙)、多枚小异物(药片)。操作技巧:套住异物后收紧网篮,利用摩擦力固定;长条异物需套取一端后缓慢拖出。
圈套器
适用异物:长条形异物(牙签、笔帽)、金属丝类异物(别针)。关键点:套取异物中部或近端,避免尖端刺伤黏膜;配合透明帽可扩大视野。
异物保护套
适用异物:尖锐异物(鱼刺、刀片)、边缘锐利异物(玻璃碎片)。
作用:将异物拖入保护套内,避免取出时划伤食管;常联合鳄鱼钳使用。
磁棒
适用异物:磁性异物(纽扣电池、小铁钉)。优势:无创吸附,尤其适合儿童;需注意电池需在2小时内取出以防腐蚀穿孔。
三爪钳
适用异物:光滑球形异物(弹珠)、食物团块。特点:三爪结构增加抓持稳定性,但力度较弱。
2.特殊异物处理策略
尖锐异物(鱼刺、针头)调整异物方向,使尖端朝向镜头(避免划伤黏膜)。使用鳄鱼钳夹持钝端,或套入保护套后整体拖出。禁忌:强行拖拽可能导致穿孔。
纽扣电池 紧急处理:优先选用磁棒或鳄鱼钳,避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加速电解腐蚀)。术后评估:需复查内镜确认黏膜损伤程度。
食物团块嵌顿 分块取出法:用网篮分次抓取;若质地坚硬,可注入胰酶溶液(500ml生理盐水+20mg胰酶)浸泡软化。 注意:避免盲目推送异物至小肠。
长条形异物(牙刷、体温计) 体位辅助:调整患者为仰卧位,利用重力辅助异物轴向调整。双镜联合:胃镜联合肠镜或硬质喉镜处理跨区域异物。
3.创新工具与辅助技术
透明帽辅助法 在胃镜前端安装透明帽,扩大视野并保护黏膜,尤其适用于食管上段异物。
双通道胃镜技术 同时使用两种工具(如鳄鱼钳+网篮),适合抓取易滑脱的异物。
真空吸附装置 对扁平异物(金属片)进行负压吸附固定,减少钳夹损伤。
4.并发症预防要点
术前评估:CT或X线明确异物位置、形状及与血管关系。
麻醉选择:食管上段异物建议全身麻醉以防误吸。
退出原则:如遇阻力立即停止,调整角度或更换工具。
术后观察:延迟性穿孔多发生于术后24-72小时,需密切随访。
5.胃镜下异物取出需遵循“个体化、最小创伤”原则。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多种工具特性,结合异物形态、位置灵活选择策略,必要时多学科协作(如联合外科),以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风险。





最后编辑于 02-23 · 浏览 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