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汇总--胃复安致死案-引 发-微信网友对话

发布于 02-16 · 浏览 1009 · IP 浙江浙江

汇总--胃复安致死案-引 发-微信网友对话

2025-02-16,10:30,辛药师

 

1, 微信群:临床用药圈

2, 辛药师转发:《两款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关键数据雷同,专业人士称“基本不可能”》微信帖,及点评,(全文见附件-1):文献【1】

3, 网友跟帖:

第1 轮对话2025-02-16,9:18(第一轮对话

3,1,Y:

时隔三年的两篇文章,标红这部分数据相同。

但是和药厂上报药审中心的数据不同。上报药审中心的是对的。发表论文是错的。

现在已经做了数据勘误了

附截图

img



img



图-1:替诺福韦片-生物等效性研究-内容


img



图-2:盐酸克林霉素等效性研究内容


img



图-3:盐酸克林霉素等性研究内容--表格部分


4,第2 轮对话(2025-02-16,10:21

img



2)Y 接吐槽科普:氨溴特罗

(本帖:要点:克伦特罗:效果肯定有,但安全性不好。盐酸克伦特罗因产生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臭名昭著。有替代药为何还要选“克伦特罗”?

(注:氨溴特罗--氨溴索克伦特罗组成的复方制剂)

y:附言

我们在选用一种药物前,务必要权衡利弊,只有当药物带来的益处远超弊端时,才会考虑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或选用该药,而非仅仅着眼于药物的绝对不良反应。以哮喘治疗为例,口服克伦特罗虽然不良反应较多,但倘若没有其他替代药物,从治疗需求出发,使用它也不失为一种无奈之举。然而当下的现实状况是,我们拥有了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少的药物,以及更优化的给药方式。所以综合各方面因素考量,并不建议使用克伦特罗。

前年春节遇到一个用药问题,我就有这个疑问为什么克伦特罗还在?还是大部分用幼儿上?就是因为所谓的谬论“婴幼儿不会咳嗽?”

img



img



img



y(网友)

说说有意思的瘦肉精“克伦特罗”。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二十多年前上大学时,上着课有个同学课上突发心脏问题送医院,查的原因是瘦肉精中毒。

辛药师:

Y,第一次听到瘦肉精相关的论文,反向宣传!我们药师队伍,对社会的安全用药,责任重大,不仅仅是为晋升晋级撰写论文,更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情操,担当一点责任。不是说退休了,职称到顶,就与己无关。药物流行病学理念,就是要经受住历史检验的!

 

Y:

@辛药师 辛老师看看这俩“OTC”,同一商品名“易坦静”,所含成分不同。一个是“氨溴索”一个是“氨溴索+克伦特罗”(注:y-连着发上数张图,和附言。)

img



img



5,晨风-跟帖

img





DEEPSEEK回答:根据搜索结果,以下是关于美国瘦肉精合法性及其成分的综合分析:

---

### **一、美国瘦肉精的合法性**

1. **合法使用** 

  美国是少数允许合法使用瘦肉精(特指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的国家之一。自1999年起,莱克多巴胺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猪饲料,2003年扩展至牛饲料,2008年允许用于火鸡饲料。目前,美国超市约60%-80%的猪肉含有莱克多巴胺

 

2. **国际对比** 

  全球16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欧盟、俄罗斯)禁止使用瘦肉精,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27国允许其使用,但设定了残留标准。例如,美国允许猪肉中莱克多巴胺残留量为0.05 mg/kg,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标准(0.01 mg/kg)的5倍。

 

3. **合法化的原因** 

  - **监管逻辑**:美国认为“无法证明适量莱克多巴胺对人体有害”,而其他国家基于“无法证明其无害”禁用。 

  - **饮食习惯**:美国人不食用动物内脏(如猪肝),而莱克多巴胺残留主要集中于内脏,因此风险较低。 

  - **经济利益**:使用莱克多巴胺可缩短养殖周期、降低脂肪率,从而降低肉价,增强国际竞争力。 

  - **严格监管**:美国通过停药期管理(如提前半月停用)和抽检制度控制残留量,未报告因瘦肉精中毒的案例。

 

### **二、美国瘦肉精的成分**

1. **主要成分** 

  美国允许的瘦肉精成分为**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属于第二代β-受体激动剂,毒性较第一代(如克伦特罗)更低。其化学式为C₁₈H₂₃NO₃,呈白色结晶粉末,能促进动物肌肉生长、减少脂肪。

 

2. **与第一代瘦肉精的区别** 

  - **克伦特罗(Clenbuterol)**:中国曾广泛使用的一代瘦肉精,毒性强,残留时间长,易引发中毒,已被全球多数国家禁用。 

  - **莱克多巴胺**:代谢较快,残留量低,美国认为在规范使用下对人体无害。

 

3. **残留与危害** 

  - 莱克多巴胺残留主要在动物内脏(如肝脏、肾脏),肌肉中含量较低。 

  - 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心悸、肌肉震颤、血压升高等症状,但美国标准认为需一次性食用超过5斤猪肉才可能超标。

三、争议与影响**

1. **国际争议** 

  中国、欧盟等国严格禁止进口含莱克多巴胺的肉类。例如,中国要求进口美国猪肉必须来自未使用莱克多巴胺的养殖场,导致美国猪肉出口成本增加。

2. **对消费者的影响** 

  美国消费者因较少食用内脏且监管严格,风险较低;而其他国家若违规使用(如未严格停药),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 

### **总结**

美国允许合法使用的瘦肉精为**莱克多巴胺**,其合法化基于监管逻辑、饮食习惯及经济利益。尽管国际争议不断,但美国通过严格停药期和残留检测维持市场安全。其他国家因饮食结构差异和风险考量,普遍选择禁用。

(辛药师点评:这些信息,第一次看到,DEEPSEEK,太好用了!

6,y:

img



辛药师点评:编辑吐槽科普:氨溴特罗)感言

看以上截图,红线部分,本人编辑加上。中国学者,要跟与政治合拍。不合拍,论文发表不了。但终久要经得起历史 检验的吧。

我为什么说,药师发表的很多实验论文,被 临床护理线报道的个例汇总否定了呢?

是因为,实验的基础条件,葡萄糖注射液,存在着临床药剂学的固有特性,没有被 发现。本人的《葡萄糖注射液临床药剂学》【1】,是全国第一篇,没有发表,还有广 西柳州的韦曦【4】也没有发表。


【1】为重发《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药剂学》作序

为研究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药剂学而书法创作

【2】为研究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药剂学而书法创作

为研究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药剂学而书法创作

【3】《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之4--台一医,头孢-奥硝唑-变色-孕妇八家属纠纷案

《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之4--台一医,头孢-奥硝唑-变色-孕妇八家属纠纷案

【4】晚到的发表:奥硝唑注射液与头孢唑肟等三种头孢菌素的配伍变化

晚到的发表:奥硝唑注射液与头孢唑肟等三种头孢菌素的配伍变化

附件:

吐槽科普:氨溴特罗--原文

吐槽科普:氨溴特罗【2】

原创 猪猪爱超车 哲言药语

 2024年12月24日 21:35 湖北

今天是一个吐槽式科普。为什么氨溴特罗还在?我真的想不通

说到“氨溴特罗”我相信没有哪个家长不知道。

氨溴特罗是氨溴索克伦特罗组成的复方制剂。

说明书中的适应症: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引起的咳嗽、痰液黏稠、排痰困难、喘息等。

氨溴索是一种祛痰药物,

克伦特罗是β2受体激动剂,是一种支气管扩张剂。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瘦肉精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禁止生产和销售克伦特罗的单方制剂,原因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评价认为,盐酸克仑特罗片剂具有潜在滥用风险,临床价值有限,长期不合理使用可对患者心肺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在我国使用风险大于效益。

img



说实话,既然作用有限,安全风险还大,复方制剂为啥不停掉呢?

吐槽完毕,下面咱们来看看氨溴特罗的疗效究竟如何,又存在哪些不良反应

氨溴索

氨溴索自 20 世纪 70 年代问世,到如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应用历程。就安全性而言,它尚在可接受范围,然而其总体治疗效果并非十分精准明确,现阶段针对它开展的临床试验,大多聚焦于慢阻肺这类病症。

1,1987年一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表明,在 90 名慢性支气管炎和难以清除分泌物的患者中进行了氨溴索与匹配安慰剂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结论是服用氨溴索没有优势。【1】

2,在一项采用平行分组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中,我们通过肺功能测试、患者日记卡、当前气道症状访谈和主观药效访谈,评估了两种剂量水平的氨溴索(每天 60 毫克和 120 毫克)与安慰剂相比对 92 例单纯分泌过多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 治疗期为 2 周。 与安慰剂组相比,120 毫克组受试者的呼吸道症状有所改善(p 小于 0.05),尤其是痰液松动(p 小于 0.05),与安慰剂组相比,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治疗期(p = 0.056)。 肺功能值和日记卡未显示明显变化【2】

3,从随机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中积累的临床经验表明,氨溴索是一种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支气管肺疾病治疗药物,其获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非常平衡且良好。 所有报告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微且具有自限性,使用氨溴索发生SCAR的风险较低。 进一步的研究可探讨氨溴索在小儿肺部疾病和其他治疗适应症(如生物膜依赖性气道疾病和溶酶体贮积症)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

所以综合来看,氨溴索,对成人而言,安全性基本在可接受范畴,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时,或许能展现出一定疗效。不过,在应对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症时,目前并没有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来支撑其有效性


克伦特罗:效果肯定有,但安全性不好。

目前关于克伦特罗直接的研究比较少,原因在于国外已经淘汰了。【4】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低钾血症、血浆葡萄糖升高肌肉震颤


【5】一项1981年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本研究旨在比较口服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和特布他林(terbutaline)在心脏、肺部和神经肌肉效应方面的影响。

研究对象为13名患有可逆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患者(4名女性和9名男性),年龄在26至58岁之间。

他们分别接受了,盐酸克伦特罗:40 µg、60 µg、80 µg;特布他林:2.5 mg、5 mg;和安慰剂治疗。

其中3人中途退出试验,其中一人因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无法耐受而退出

头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口服特布他林组为10%,口服克伦特罗组为30%~40%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焦虑,紧张,烦躁等),特布他林组发生率为10%(只在高剂量有出现),克伦特罗组发生率为30%

恶心和头晕,分别为10%

其中肌肉震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和安慰剂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近几年的研究可能更多的是在运动员的群体中。


【6】2023年一篇系统评价评价了运动员中与盐酸克伦特罗相关的不良事件的证据。盐酸克伦特罗的每日给药剂量范围为 20 μg 至 30 mg。运动员经历的主要不良事件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低血压、胸痛、心肌损伤、心肌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病、肝肿大、高血糖和死亡。心脏相关并发症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盐酸克伦特罗因产生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臭名昭著


想说的话


我们在选用一种药物前务必要权衡利弊,只有当药物带来的益处远超弊端时,才会考虑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或选用该药,而非仅仅着眼于药物的绝对不良反应。以哮喘治疗为例,口服克伦特罗虽然不良反应较多,但倘若没有其他替代药物,从治疗需求出发,使用它也不失为一种无奈之举。然而当下的现实状况是,我们拥有了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少的药物,以及更优化的给药方式。所以综合各方面因素考量,并不建议使用克伦特罗。


参考文献:(偷个懒只写题目了)

【1】A controlled trial of ambroxol in chronic bronchitis

【2】Ambroxol and simple chronic bronchitis. Effects on subjective symptoms and ventilatory function

【3】Safety of ambroxol in the treatment of airway diseases in adult patients

【4】The rush to adrenaline: drugs in sport acting on the beta-adrenergic system.

【5】Cardiac, pulmonary and neuromuscular effects of clenbuterol and terbutaline compared with placebo

【6】Adverse events of clenbuterol among athl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ase reports and case series.


文献

【1】辛药师转发:《两款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关键数据雷同,---”》及点评

辛药师转发:《两款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关键数据雷同,---”》及点评

最后编辑于 02-17 · 浏览 1009

1 1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