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伤寒论》
175.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方三十七。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二枚) 白术(二两) 桂枝(去皮,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阳虚水郁的体质,外感后出现上述典型表现,用甘草附子汤补阳利水治疗。
水钠代谢瘀滞是常见全身症状,属于《伤寒论》水郁的病机状态。五苓散是胃肠瘀滞为主的处方,甘草附子汤则是以躯体瘀滞为主的组方。小便不利是共有症状,说明这类病症全身病机相似,而局部病情又有些差异,所以组方与上条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很相似。
《伤寒论》的病机,反应全身统一的基础状态,应用病机观念分析病情,会较现代医学的认知更深刻。以荨麻疹为例,现代医学认为属于抗体增多引发的超敏反应。而结合《伤寒论》分析则会发现荨麻疹属于上述水液瘀滞体质的情况很多见。因为组织瘀滞、功能不良、防御不足,异物入侵的机会较多,导致免疫增生。而机体功能不佳产生的免疫蛋白数量大、质量差、功能不足、精确度差,导致抗敌不利却容易误伤自身出现过敏症状。
我们用抗过敏治疗缓解了症状,却解决不了防御不足的问题,无法解决防御不足与免疫蛋白低质量增生的恶性循环。而从病机角度出发,解决病机问题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免疫性疾病是很大一类疾病,治疗应以调整机体状态,提高人体效率为目标,免疫系统精准、高效运作自然不会出现免疫疾病,而压制免疫系统的做法只是缓解症状。
我们认为所有的免疫疾病都是机体功能差、免疫系统持续低效工作造成。任何的病机问题都能造成类似的情况,按照《伤寒论》分析机体存在的问题理论上能解决所有过敏性问题。
最后编辑于 02-15 · 浏览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