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齿线术系列6:保留齿线术详解(部分引用丁香园我的原创)(Deep seek临床)
通过Deep seek_R1联网 查询全网88769篇相关资料,精选其中30篇,经过深度思考,汇总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部分观点引用了我在丁香园论坛上发表的原创文章观点,再次感谢Deep seek AI大模型。
一、定义与起源
保留齿线术是一种针对混合痔(尤其是环状混合痔)的外科手术技术,其核心在于保护齿状线及其周围组织结构,以维持肛门正常感觉和排便反射功能。该术式由周建华在金定国的研究基础上创新提出⑴,旨在解决传统术式破坏齿状线导致的术后肛门干涩、刺痛、狭窄等问题。
二、解剖基础:齿状线的功能
齿状线是肛管内的黏膜与皮肤交界线,具有以下关键功能:
1. 感觉功能:分布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参与排便反射。
2. 防御屏障:分隔肛管内外环境,防止感染扩散。
3. 血液供应分界:齿状线上方为直肠上静脉丛(内痔),下方为肛门静脉丛(外痔)。
传统术式(如外剥内扎)常破坏齿状线,导致术后肛门感觉异常、失禁风险增加,而保留齿线术通过精细操作避免这一损伤。
三、适应症与禁忌症
1. 适应症
- 环状混合痔(内外痔呈环状分布)⑴。
- 静脉曲张型混合痔。
- 伴有直肠黏膜松弛或脱垂(需结合PPH/TST术)。
- 需保留肛门功能的患者(如年轻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较弱者)。
2. 禁忌症
- 肛门急性感染(如脓肿、坏死性筋膜炎)。
-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全身性疾病(如心脑肾衰竭)。
四、手术步骤(以金定国术式为例)
1. 术前准备:
- 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
- 清洁灌肠,排空直肠内容物。
- 麻醉选择:腰俞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 关键操作:
- 内痔处理:用大弯钳夹持内痔基底部,以7号丝线“8”字贯穿结扎,结扎线距齿线至少0.5cm。
- 外痔切除:在肛缘外做放射状切口,潜行剥离曲张静脉团,保留平整皮桥。
- 重建括约肌间沟:用可吸收线在齿线下1cm处缝合固定,恢复肛管解剖结构。
- 辅助措施:硬化剂注射(减少内痔出血)、美兰神经阻滞(长效镇痛)。
3. 术后处理:
- 半流质饮食2-3天,控制排便。
- 每日碘伏消毒,抗生素预防感染。
- 7-10天拆线,随访观察肛门功能。
五、技术优势与临床效果
1. 优势
- 功能保护:保留齿状线区感觉功能,降低肛门失禁风险。
- 减少并发症:
- 术后疼痛、水肿、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术式。
- 创面愈合时间缩短至14-16天(传统术式约21天)。
- 外观恢复佳:避免肛门狭窄、黏膜外翻。
2. 临床数据
- 有效率:研究显示保留齿线术总有效率可达98%,传统术式为84%-85%⑵⑶。
- 复发率:长期随访(1年以上)复发率低于5%⑷⑸。
六、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1. 术中难点
- 齿线保留的精准性:需在齿线上0.5cm处结扎内痔,避免损伤。
- 皮桥处理:外痔切除时需保留足够皮桥(宽度>0.5cm),防止术后狭窄。
2. 术后风险
- 暂时性肛门麻木:亚甲蓝注射可能导致1-2周麻木感⑴。
- 创面感染:与消毒不彻底或排便污染相关,需严格术后护理⑴。
3. 局限性
- 复杂病例效果受限:对于重度脱垂痔(Ⅲ-Ⅳ期),齿线可能已下移失去功能,需部分切除。
- 学习曲线较长:需熟练掌握肛管解剖和显微操作技巧。
七、改良术式与发展趋势
1. 结合微创技术:
- TST(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减少黏膜损伤,适用于内痔为主的混合痔⑴。
- 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处理直肠黏膜脱垂,与保留齿线术联合应用⑴。
2. 注射辅助治疗:
- 硬化剂(如消痔灵)注射减少内痔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
八、总结
保留齿线术通过精准保护齿状线及周围结构,显著提升了混合痔手术的安全性及功能性预后,尤其适用于环状痔、静脉曲张型痔及需保留肛门功能的患者。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把握适应症、规范操作步骤,并注意术后管理以减少并发症。未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融合,该术式有望进一步优化,成为肛肠外科的核心术式之一。
参考资料:
⑴(原创)肛肠外科手术视频:环状混合痔TST改良+保留齿线组合术式(20240822),丁香园,张杰无痛肛肠医生;#病例大赛#(原创)肛肠外科手术视频:大环痔PPH+保留齿线组合术式(20241210),丁香园,张杰无痛肛肠医生;#视频大赛#(原创)肛肠外科手术视频:混合痔保留齿线术+肛周脓肿切除术(20241129),丁香园,张杰无痛肛肠医生;保留齿线系列1:什么是齿线?,哔哩哔哩,Doctor张杰-无痛。
⑵外剥内扎保留齿线术治疗混合痔120例临床观察,陈汉雄,2016,万方医学网。
⑶混合痔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术的临床对比疗效观察,支晨阳,2011,万方医学网。
⑷内痔悬吊外痔整形保留齿线术治疗混合痔45例,钱建强,2013,万方医学网。
⑸注射切除缝合保留齿线术治疗不同类型混合痔操作规程制定及临床评价研究,非专利,科易网。
⑹其他参考资料略。
(帖主提示:以上通过AI大模型得出的分析结果,是基于2025年2月之前的网络数据,这些数据中有可能存在错误或误差,但是准确率应该是高于90%以上。我相信若干年后,随着数据越来越庞大,到时候AI大模型得出的分析结果又会有所差异。另外,本文的部分观点是引用了我在丁香园上的原创文章,只代表我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肛肠诊疗指南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