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转发)

发布于 02-11 · 浏览 1005 · 来自 Android · IP 贵州贵州
icon李梦杰huxi 已点赞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2025年最新研究进展)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管理更新

1. 肺功能轨迹与整体健康评估

  最新研究证实,肺功能轨迹与个体整体健康密切相关。肺功能高于正常轨迹者更易实现健康老龄化,而低于正常轨迹者呼吸、心血管及代谢疾病风险显著增加,早逝概率更高。GOLD 2025推荐使用欧洲呼吸学会(ERS)的免费软件“Lung Function Tracker”长期监测肺功能,以评估疾病进展及预后。


2. 菌群失调与疾病机制

  基因测序显示,COPD患者气道微生物组存在显著紊乱(菌群失调),与急性加重频率、炎症反应相关。吸烟、早产等因素通过“肠-肺轴”影响黏膜免疫及微生物代谢,促进疾病发展。尽管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可能进一步改变微生物组,未来研究需探索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


3. 诊断流程优化

 支气管舒张剂前后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FEV1/FVC<0.7需进一步确认,若舒张后仍<0.7可确诊;若舒张后≥0.7但存在危险因素(如年轻患者),需密切随访。

  - **LLN与Z值应用**:推荐结合正常值低限(LLN)或Z值(-1.645为第5百分位数)辅助诊断,尤其对年轻或轻度患者更精准。


4. 心血管共病管理

  COP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高,且互为恶化因素。GOLD 2025强调需筛查高血压、冠心病等,并指出传统心血管风险评分可能低估COPD患者风险,建议纳入FEV1等指标提高预测价值。


5. 胸部CT的多维度应用

  CT用于评估肺气肿(%LAA-950量化)、肺癌筛查(50-80岁、20包年吸烟史者必查)、气道异常(如支气管扩张)及合并症(如冠状动脉钙化)。黏液栓评分与急性加重风险相关,但临床实践尚未常规开展。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定义与评估

1. 2023年ARDS全球定义更新

  - 新增SpO2/FiO2作为诊断标准,并纳入无创通气(HFNC或NPPV)下PEEP≥5 cmH2O的参数,扩展了不插管患者的诊断场景。

  - 资源有限时无需依赖特定设备,超声可作为影像学替代,提升基层适用性。


2. 动态评估技术

  - 电阻抗成像(EIT):实时监测肺通气血流分布,优化PEEP设置,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 跨肺压监测:联合EIT指导肥胖患者通气参数,平衡肺膨胀与塌陷风险。

  - 肺部超声(LUS):LUS-ARDS评分与CT相关性高(r=0.67),可作为早期诊断工具。


三、呼吸危重症治疗进展

1. ECMO与通气策略

  - 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可降低重症ARDS患者病死率(49.7% vs 60.1%)。

  - 超级肺保护通气(潮气量1-2 ml/kg)虽未改善预后,但显著降低机械能及平台压。


2. 抗凝与溶栓治疗

  - 导管定向溶栓较全身溶栓安全性更高,适用于急性肺栓塞(OR=0.55)。


3. 微生物组与免疫调节

  ICU患者肠道及呼吸道微生态失衡与预后相关,干预肠道菌群可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结局,但需警惕感染风险。


 四、呼吸慢病综合管理策略

1. 气候变化与COPD

  极端气温(高温/低温)增加COPD患者死亡及住院风险,建议室内温度维持18-32℃,并减少吸入装置对气候的影响。


2. 疫苗接种更新

  根据CDC指南,推荐PCV20/21肺炎球菌疫苗及RSV疫苗,COVID-19疫苗对重症保护效果显著。


3. 远程康复与随访

  线上肺康复与面对面效果相当,新增远程随访模式提升患者依从性。


五、未来方向与挑战

- 精准医学:基于2型炎症分型的生物靶向治疗(如度普利尤单抗)及分子机制研究(如NF-κB抑制剂)为COPD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方向。

- 人工智能应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ARDS预后(AUC=0.91)及MODS风险,推动ICU智慧化管理。


总结:2025年呼吸与危重症诊疗指南强调多维度评估(肺功能、影像、微生物组)、共病管理(心血管、气候变化)及技术创新(EIT、AI),旨在实现个体化、精准化治疗。临床需结合最新证据,优化诊疗流程并关注新兴干预手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9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1)

最后编辑于 02-11 · 浏览 1005

1 3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