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通路中国指南(2024年版)
《透析通路中国指南(2024年版)》是由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制定的权威指南,于2024年12月发布,旨在规范透析通路的建立、维护和管理,以提高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总结:
一、透析通路的分类及选择
- 动静脉内瘘(AVF):
- 位置选择:原则上先远心端后近心端,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上肢后下肢,最后可考虑躯干AVG。
- 术前准备:推荐在AVF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抗生素的推荐给药时机在术前120分钟以内。
- 不建议的辅助治疗:不建议围手术期使用肝素作为改善AVF初级通畅及促进内瘘早期使用的辅助治疗。
- 动静脉移植物(AVG):
- AVG适用于血管条件不佳、无法建立AVF的患者。指南强调术前评估的重要性,以确保移植物的长期通畅。
- 中心静脉导管(CVC):
- 主要用于临时性透析通路,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作为长期通路。指南建议尽量减少CVC的长期使用,以降低感染风险。
二、透析通路的建立
- 术前评估:
- 强调对患者血管条件、心脏功能、既往手术史等进行全面评估,以选择最适合的通路类型。
- 推荐使用超声等影像学技术进行血管评估,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 手术操作:
- 详细介绍了AVF和AVG的手术步骤,包括血管吻合技术、移植物选择等。
- 对于CVC的置入,建议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以减少并发症。
三、透析通路的维护
- AVF的维护:
- 强调定期监测血流量和血管通路的通畅性,及时处理狭窄或血栓形成。
- 推荐使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作为治疗AVF狭窄的首选方法。
- AVG的维护:
- 定期监测移植物的血流量和通畅性,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对于AVG血栓形成,建议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或PTA。
- CVC的维护:
- 强调定期更换导管敷料,保持导管出口处的清洁。
- 对于导管相关感染,建议及时拔除导管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四、并发症的处理
- 感染:
- 对于AVF和AVG感染,建议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在必要时进行手术清创。
- 对于CVC感染,建议拔除导管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 血栓形成:
- 对于AVF和AVG血栓形成,建议使用溶栓药物或PTA进行治疗。
- 对于CVC血栓形成,建议使用溶栓药物或更换导管。
- 狭窄:
- 推荐使用PTA作为治疗AVF和AVG狭窄的首选方法。
五、特殊人群的透析通路管理
- 儿童患者:
- 强调根据儿童的血管条件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通路类型。
- 对于儿童患者,建议优先选择AVF。
- 老年患者:
- 考虑老年患者血管条件较差,建议在术前进行详细的血管评估。
- 对于老年患者,建议优先选择AVF,但必要时也可考虑AVG。
六、未来展望
指南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生物工程血管等新技术有望在透析通路管理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指南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建议肾脏科、血管外科、介入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透析通路的管理。
总体而言,《透析通路中国指南(2024年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有助于提高透析通路的建立成功率和维护水平,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编辑于 02-08 · 浏览 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