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操作精华——轴保持短缩法

轴保持缩短法是工藤进英医生发明的一种优化内镜插入技术,通过保持肠管的自然状态和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显著提升内镜检查的效率和安全性。本文将解析其基本原理和关键操作方法,供内镜医生初学者参考。1. 什么是轴保持缩短法?轴保持缩短法:

“将肛门至盲肠看作一条直线轴,在不拉伸肠管的情况下沿轴线推进内镜的一种插入方法。”核心要点:最小化推送操作(Push 操作):避免过度拉伸乙状结肠和横结肠等自由肠段。多次回拉操作(Pull Back 操作):在适当的位置回拉内镜,缩短肠管长度,确保肠管固定部位和识别部位呈钝角。保持内镜轴直线:努力使内镜轴与肠管轴一致,以最短距离推进内镜到达盲肠。这一技术强调内镜操作与肠管自然解剖状态的协调,避免过度的拉伸和压迫,从而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2. 传统插入方法的弊端
在传统的内镜操作中,如果单纯追随视野中的管腔而推进内镜,往往需要通过推镜(Push 操作)来跨越肠管的弯曲部位。这种操作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 肠管过度拉伸:形成 α 袢曲(α-Loop)等肠管变形,增加患者的痛苦。
- 操作困难增加:后续的弯曲部位更加难以通过,导致插入效率下降。
- 患者疼痛:拉伸肠管会导致明显的不适和痛感。
为避免上述问题,轴保持缩短法通过协调操作减少推镜操作,以保持肠管的自然状态。

3. 轴保持缩短法的核心技术:3S 插入法
轴保持缩短法的实施基于以下三项关键技术:
(1) 空气量的调节
- 适量调节空气注入量,避免肠管过度扩张,降低肠壁的张力。
- 控制空气以改善内镜操作视野的稳定性。
(2) 扭矩与角度的协调
- 内镜操作需要结合内镜的旋镜(Torque 操作)和角度的调整(Angle 操作)。
- 通过灵活配合,顺利通过肠管的弯曲部,避免推镜操作。
(3) Pull Back 操作
- 适时回拉内镜(Pull Back),缩短肠管长度并调整内镜轴线,使其与肠管轴线一致。
- 这种操作可减少肠管变形,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4. 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为成功实施轴保持缩短法,需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强行推送:推力操作只作为辅助手段,避免造成肠管过度伸展。
- 密切关注肠管形态:通过内镜图像实时观察肠管状态,调整操作策略。
- 熟练掌握 Pull Back 技巧:回拉操作是缩短肠管、调整轴线的核心手段,应多加练习。
- 综合使用各项操作技巧:空气调节、扭矩、角度调整与回拉操作的灵活结合,是成功的关键。
5. 总结与展望
轴保持缩短法通过最小化推镜操作、优化肠管状态,为内镜插入提供了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这一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提升内镜操作的成功率,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体验感。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学习,初学者的内镜医生也可以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并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最后编辑于 2024-12-17 · 浏览 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