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救治,从“第一公里”开始
按 :
这报道,感人,推荐学习。
2024-11-28,收录,辛老师
聚焦乡村医疗能力提升
胸痛救治,从“第一公里”开始
健康报,2024年11月07日(3)
特约记者 李海鹏
“要不是你们搭救,我的命恐怕早就保不住了。”近日,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62岁的张大爷紧握着心血管内科医生张宝玉的手说。
10月23日10时许,蒲城县永丰镇唐家堡村村民张大爷在赶集路上突感身体不适,赶忙到村卫生室就医。
“张大爷,我马上联系卫生院,不耽搁时间。”村医张百宁检查之后,一边安抚张大爷,一边电话联系永丰镇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
10时56分,在永丰镇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医师亢锋义按照流程急查心电图,并同步上传至县医院心电一张网诊断平台和胸痛中心微信群。
11时3分,通过网络会诊,张大爷被诊断患窦性心动过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异常。
为赢得抢救时间,亢锋义与蒲城县医院胸痛中心联系寻求远程指导,并立即启动胸痛救治程序,给张大爷口服“心梗一包药”,建立吸氧、心电监护、静脉通道,拨打“120”,并告知家属病情。
县医院胸痛中心研判后,增派急诊科医师赵蔚随“120”急救车前往永丰镇卫生院。11时54分,“120”急救车刚到永丰镇卫生院,就发现张大爷突然丧失意识,心电监护提示心室颤动,立即给予电除颤及心肺复苏。
考虑到路途较远,容易延误病情,院前静脉溶栓后转诊是当时的最优选择。
12时8分,在排除禁忌证并征得张大爷家属同意后,医务人员迅速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时,患者突发多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一度意识丧失,呼吸微弱呈叹息态势,给救治带来不小挑战。经多次电除颤、胸外按压,患者呼吸、意识情况好转,继续完成静脉溶栓治疗。”赵蔚称。
13时许,张大爷胸痛症状缓解,心电图提示抬高的ST段回落大于50%,可以判定为血管再通。
“这病搁以前,我们也无能为力。现在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改善了,也有上级专家的线上线下指导,让卫生院对胸痛救治有了底气,我们也变得敢上手。”亢锋义说。
病情稳定后,“120”急救车把张大爷转入县医院,直达介入导管室。县医院胸痛中心团队早已做好术前准备。
术中冠脉造影检查显示,溶栓后血管再通。张大爷生命体征平稳,意识状况良好,转入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这是永丰镇卫生院建设胸痛救治单元以来开展的首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蒲城县医院胸痛中心副主任于凯介绍,在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急、无法到达可开展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医院的情况下,简便、快速、易操作的冠脉溶栓,不仅能有效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而且能极大提高救治效率。
张大爷的获救,是院前院内急救、区域协同救治的结果,是该县胸痛中心网络体系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也是该县深化医疗领域集中整治开展“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实践。
为有效破解急性心血管疾病救治难题,蒲城县卫生健康局不久前部署开展“胸痛救治全域达标行动”。县医院标准版胸痛中心医务人员分赴乡镇卫生院现场指导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派医务人员到县医院跟班学习,让他们能诊治、会溶栓、敢溶栓,切实发挥好“哨点”作用。
据了解,在蒲城县22家乡镇卫生院中,已有7家通过胸痛救治单元评审认证,其余15家正在创建中。同时,该县选定80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创建村级胸痛救治点。
“胸痛救治全域达标行动”开展以来,蒲城县医院接诊胸痛患者110例,开展急性心梗PCI手术17例。7家乡镇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筛查识别及分级救治27例,其中13例上转县医院胸痛中心救治。
“通过持续努力,我们探索建立胸痛救治县、镇、村三级联动模式,强化协作,高效运转,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蒲城县医院副院长李晓辉说。
最后编辑于 2024-11-28 · 浏览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