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胆管癌患者是如何重获新生的?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 患者,男,46岁,已婚
【主诉】:胆管癌术后5年复查
【现病史及既往史】:患者5年前因“右侧下背部疼痛1月,上腹部疼痛、饱胀半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诊断为“肝内胆管癌”,行手术治疗后,今术后5年来院复查。
既往史: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7年前体检发现“乙肝”未行抗病毒治疗,无饮酒史,有吸烟史20年,家族无肿瘤病史。
【检查】: 查体:T 36.8℃,R 17次/分,P 76次/分,BP 134/72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HR7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病理性杂音,腹软,右上腹可见一长约20cm弧形手术疤痕,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无病理反射。






【临床诊断】:1、肝内胆管癌术后
2、病毒性乙型肝炎
【治疗经过及结果】: :1)患者于5年前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左半肝+胆囊切除术”,检查报告见下图:






2)术后第21天开始行“奥沙利铂4个周期+12个周期替吉奥”化疗;
3)术后半年行15次放疗;
4)术后2年内行中药“紫杉醇”煎水当茶饮,其后间断周期性煎服至今;
5)周期性行传统针灸+董氏针灸+脐针+艾灸(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上腹部)治疗至今(以脐针+艾灸+中药紫杉醇为主);
6)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分散片)。
目前患者复查结果正常,无特殊不适,能够正常上班。

总结与讨论
胆管癌具有恶性程度高、肿瘤微环境复杂、侵袭性强、易转移、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等特点,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
胆管癌(CC)又分为: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其危险因素主要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硬化、肝吸虫、肥胖、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胆石症、胆管形态异常和炎症性肠病等。
该例患者主要是因存在乙肝病毒感染而未进行及时有效干预,最终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其发生考虑主要是乙肝所致。 通过该例患者提示我们当发现有乙肝病毒感染或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等高危因素时应进行综合评估和及时有效的药物、生活方式干预。
该例患者在2019年没有针对性的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时期通过常规的化疗+放疗的同时进行针灸、艾灸及中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最后编辑于 2024-11-18 · 浏览 4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