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钟南山院士团队提出“肿瘤呼吸病学(Oncology-Respirology)”概念
众所周知,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在对抗肿瘤的同时,可能会对心脏造成影响。由此催生了肿瘤心脏病学(oncology–cardiology)的发展,这一学科已经在保护肿瘤患者心脏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当心脏得到了充分关注,肺部是否也应该受到同等的重视?毕竟,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肺部同样面临着不小的风险。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钟南山院士团队在《Trends in Cancer》上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文章——“Oncology-Respirology: a discipline in dire need”,呼吁建立“肿瘤呼吸病学”新学科。

肿瘤心脏病学(oncology–cardiology)已得到充分发展,肿瘤呼吸病学(oncology–respirology)呢?
肿瘤的影响远不止于它们生长的地方。它们通过分泌一系列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素和促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在全身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这些因子不仅影响血管生成、炎症和免疫调节,还可能波及到神经、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系统。
在肿瘤治疗中,尤其是长期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他们面临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比普通乳腺癌患者更高。这一发现催生了肿瘤心脏病学领域的发展,该领域已经为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CTR-CVT)提供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建议,为肿瘤患者的心脏健康提供了保护策略。
然而,尽管我们已经在理解肿瘤对心脏功能影响方面取得了进展,对其他器官的研究却相对缺乏。特别是肺部,这个既接收全身静脉血又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器官,对治疗的毒性作用尤为敏感。中国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2022年,肺癌病例在呼吸医学领域迅速增长,占所有住院患者的半数。同时,非肺癌的呼吸系统疾病也在增加。
更令人关注的是,肿瘤幸存者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两倍。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治疗方法,都可能给肺部带来额外的压力(图1)。而且,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住院率、死亡率和风险甚至高于心血管系统,这表明肿瘤对呼吸系统的损害可能被严重低估了。

图1. 肿瘤呼吸病学的概念。(A)近10年中国国家呼吸医学中心(NCFRM)不同疾病的占比。(B)肿瘤呼吸科的病因分类。(C)肿瘤治疗相关肺损伤的常见原因。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新的领域——肿瘤呼吸病学,来专注于研究如何减少肿瘤治疗期间的肺部损伤。肿瘤呼吸病学的目标是为肿瘤治疗相关的呼吸毒性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建议,为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提供呼吸保护策略。
为什么泛肿瘤呼吸病学科的建立是必要的?
随着肿瘤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环境污染和吸烟问题依然严重的地区,呼吸医学正成为肺癌治疗的主要领域。肺癌,这个曾经的全球第二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面对未来,我们预计肺癌的发病率仍将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同时,随着新型抗癌药物的不断涌现,不仅是呼吸系统肿瘤,非呼吸系统肿瘤患者也可能需要呼吸科的专业治疗。这就要求呼吸医学领域像肿瘤心脏病学一样,开展更为深入和专业的研究。
在这里,我们将肿瘤呼吸病学定义为一组涉及呼吸系统特定病理损伤的疾病,包括气道、肺实质、肺间质、肺血管和胸膜,是由肿瘤或相关治疗的物理化学作用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系列免疫炎症和病理反应。
肿瘤呼吸病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肿瘤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肿瘤相关气道疾病、肿瘤相关肺血管疾病、肿瘤相关胸膜疾病、肿瘤合并肺部感染、肿瘤治疗相关肺损伤以及手术性肺损伤等(表1)。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识别和理解肿瘤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指导。

表1. 肿瘤呼吸病学的分类及常见病因
肿瘤及肿瘤相关治疗给呼吸系统带来了哪些影响?
肿瘤和相应的治疗手段,对呼吸系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一些肿瘤,如肺癌,可能会直接阻塞气道,影响肺部的正常通气;淋巴瘤可能侵犯纵隔,进而影响呼吸运动;而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通过压迫延髓,能够改变呼吸节律。
此外,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等肿瘤治疗方式,同样可能给呼吸系统带来负面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放射性肺炎以及化疗药物引起的肺损伤,都是可能的风险。药物性肺纤维化是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率在0.4%~40.0%之间。这种纤维化可能由药物的直接细胞毒作用或免疫介导的损伤引起,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年龄、潜在的肺部疾病、免疫相关基因和环境因素。
放射治疗,特别是针对乳腺癌、食管癌和纵隔恶性肿瘤的治疗,可能会诱发放射性肺炎,多发生在治疗结束后的2~4周内,少数情况可能延长至6个月内,发生率在16.7%~50.3%之间。通过控制照射剂量和使用放射防护剂,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手术可能导致的肺损伤包括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发生率在10%~59%之间。这些损伤可能由手术创伤、应激反应、麻醉药物、单肺通气等因素引起,影响气体交换功能。术前准备、术后早期活动、正确使用呼吸机和预防感染等措施,有助于减轻这些损伤。
此外,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ADC药物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等,均可引起所谓的“药物性肺损伤”(MIPI),包括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肺病(DILD)和肺毒性作用。MIPI的发生机制复杂,可能涉及DNA损伤、细胞信号传导改变、细胞凋亡增强或增殖抑制以及免疫损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的MIPI发生率为11.8%,而某些药物如博来霉素、厄洛替尼和帕尼单抗(panitumumab)的病死率则较高。
在肿瘤治疗期间,所有治疗手段都可能导致肺损伤,这种损伤可能发生在治疗期间或之后。因此,对于治疗期间新出现的肺损伤,我们应当考虑是否为肿瘤治疗相关肺损伤(CTLI)。CTLI的诊断具有挑战性,主要依赖于肿瘤药物接触史、临床症状和放射学证据。我们提出的CTLI诊断标准包括:肿瘤治疗史、新发肺病变的放射学证据以及排除其他原因。治疗通常包括停止治疗和/或基于糖皮质激素的综合治疗,具体方案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定制。
结语
肿瘤呼吸病学的提出是为了应对当前抗癌治疗可能对肺部造成的损伤,并以肿瘤学的未来趋势为呼吸医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面对肿瘤生长和治疗过程中对呼吸系统的负面影响,肿瘤呼吸病学的未来研究将集中在如何有效减轻这些损伤,以保障患者的呼吸健康。
抗癌药物种类繁多,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和ADC药物等对肺部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寻找能够缓解药物性肺损伤的特定药物或治疗靶点,成为肿瘤呼吸病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肿瘤心脏病学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指南,用于管理抗癌治疗中患者的心脏保护和心脏不良事件。同样,我们也需要为呼吸系统制定类似的指南,以改善肿瘤患者的长期呼吸状况。肿瘤呼吸病学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包括呼吸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基础医学研究者、影像学和病理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以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Zhou C, Luan T, Guan W, Jian W, Wang S, Li S, Zhong N. Oncology-respirology: a discipline in dire need. Trends Cancer. 2024 Jul 26:S2405-8033(24)00141-9. doi: 10.1016/j.trecan.2024.07.001.
MedComm – Oncology | 相关话题文章
1.新冠肺炎与癌症:险恶困境的二分法
COVID-19 and cancer: Dichotomy of the menacing dilemma
Epigenetic regulation in cancer therapy: From mechanisms to clinical advance
NKT cells contribute to alleviating lung metastasis in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期刊介绍

MedComm-Oncology是由Wiley出版发行的开放获取期刊,MedComm(2023 IF 10.7)姐妹刊。期刊主要发表肿瘤学及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临床和转化研究,致力于揭示肿瘤致病分子机理,提出诊断和治疗新方法等。
期刊主编由法国笛卡尔大学Guido Kroemer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黄灿华教授担任。
2024年免收稿件处理费,欢迎投稿!
最后编辑于 2024-08-21 · 浏览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