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他汀类药物虽好,发生不良反应如何应对?停不停?要不要换药?

发布于 2024-07-29 · 浏览 3682 · IP 浙江浙江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广泛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疾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关键治疗手段,可有效降低高危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目前报道的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功能异常、肌肉相关并发症,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也会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面对他汀类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 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

1.肝功能异常

他汀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肝酶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发生率 0.5 %~ 3.0 %,呈剂量依赖性。

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出现肝酶异常,首先需查明并纠正引起肝酶异常的其他原因,如考虑确由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酶异常,临床处理中需采取个体化原则:

(1)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达正常值上限(ULN)3 倍以内者,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也可换用另外一种代谢途径的他汀类药物,大多数患者经此处理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2)ALT和(或)AST升高≥ 3 倍ULN及合并总胆红素升高患者,应酌情减量或停药。

img


2.肌肉相关并发症

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并发症包括肌痛、肌炎、肌病及横纹肌溶解,发生率 1 %~ 5 %(RCT结果)或 5 %~ 10 %(观察性研究结果),横纹肌溶解罕见。

当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出现肌肉不适和(或)无力伴或不伴肌酸激酶(CK)升高,且连续检测CK呈进行性升高时,如临床考虑确为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症状,应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或停药,并定期监测症状及 CK 水平:

(1)当CK< 4 ×ULN:如没有症状,可考虑继续他汀类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测。如伴有症状,则停用他汀类药物,监测症状和 CK 水平,待症状消失且 CK 恢复正常后可考虑重启他汀类药物,建议换用另外一种代谢途径的他汀类药物。

(2)当CK≥ 4 ×ULN:建议停用他汀类药物,并密切监测症状及 CK 水平。如CK≥ 10 ×ULN,则需警惕横纹肌溶解可能,需检测有无肌红蛋白尿及肾功能损伤,并立即停用他汀类药物并给予水化治疗,连续监测 CK 至正常水平。对于这类患者建议联合用药或换用非他汀类药物。


img


3.新发糖尿病

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时,新发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鉴于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总体获益远超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无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还是糖尿病患者,有他汀类药物治疗适应证者都应坚持服用此类药物。


img


临床会员

百位专家20余年经验总结

点击查看详情👇

https://dxy.pub/GIgHew

img
糖尿病 (622)
肝功能不全 (77)

最后编辑于 2024-07-29 · 浏览 3682

回复16 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