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专家解读 —— 为什么我国癌谱结构存在地区/城乡差异?

发布于 2024-07-07 · 浏览 1510 · IP 浙江浙江

提要:

标题-1:这些癌症的流行有地域性

肺癌:

除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和青海省外的其他地区均位居首位

鼻咽癌

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江西省、贵州省均位居前10位

甲状腺癌

在全国发病位居第7位,但在天津市、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升为第2位

食管癌

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广东省的发病例数相对较低,位居第15位


标题-2:城市和乡村的癌谱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

1,相对发达的地区,

以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高发为主;

2,相对落后的地区,

仍然呈现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高发,同时伴有结直肠癌、乳腺癌;

3,恶性肿瘤是由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基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疾病;

4,城市的就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女性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导致女性的内分泌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乳腺癌、卵巢癌都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在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5,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食管癌与新鲜的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有关,在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

6,肝癌主要由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导致;


标题-3,防癌体检筛查攻略;

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是我国发病率排名前五;共同特点是早期治疗效果较理想,到了中晚期转移复发概率高;

肺癌

高危对象 40岁以上、有肺癌家族史、有长期吸烟史。

结直肠癌;

胃癌;

肝癌;

乳腺癌

2024-07-07,收录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专家解读 —— 为什么我国癌谱结构存在地区/城乡差异?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2023年4月15-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近日,《中华肿瘤杂志》刊发了一篇《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的论文(可扫描文末二维码在微信端阅读全文),首次公布了各个省份的癌谱流行情况,发现各地的癌谱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什么癌症也出现了“地区差异”?本报特别邀请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主任王彩莲教授来进行解读。




标题-1:这些癌症的流行有地域性


此报告分析了各省份主要癌谱的流行情况——肺癌在除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和青海省外的其他地区均位居首位鼻咽癌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江西省、贵州省均位居前10位甲状腺癌在全国发病位居第7位,但在天津市、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升为第2位食管癌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广东省的发病例数相对较低,位居第15位左右。


由此可见,各种肿瘤的发病具有一定地域特征,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搬离了癌症高发地就能够保我们健康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王彩莲教授介绍,地理环境并不是威胁我们健康最重要的因素,隐藏在地理环境背后的人为因素才是导致癌症发病存在地域性差异的“罪魁祸首”。人为因素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日常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环境污染物等,这些都可能诱发癌症。




标题-2:城市和乡村的癌谱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


报告中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相对发达的地区,以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高发为主,但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仍然呈现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高发,同时伴有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位居前列的情况。


为什么发达地区会高发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而落后地区呈现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高发呢?


王彩莲教授进一步解释说,恶性肿瘤是由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基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疾病,因此城市和乡村居民的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差别也会造成肿瘤发病的差异。


由于城市的就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女性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导致女性的内分泌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乳腺癌、卵巢癌都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在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同理,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食管癌与新鲜的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有关,在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而结直肠癌与肉食摄入过多、肥胖、缺乏运动有关,在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肝癌主要由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导致,这两种与病毒感染相关的肿瘤在农村地区发病率也高于城市。


除此之外,在我国越是沿海、常年下雨的潮湿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也就越高。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一种名为“黄曲霉素”的毒素。它存在于发霉变质的粮食、劣质食用油和花生油、发霉变质的坚果中,该毒素的毒性极强。由于肝脏是代谢毒素的器官,所以黄曲霉素进入体内,首先就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标题-3,防癌体检筛查攻略


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是我国发病率排名前五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也非常高,同时呈现年轻化趋势。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早期治疗效果较理想,到了中晚期转移复发概率高,因此抗癌的关键是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不少人对于癌症的认知还不完全,存在误区或是侥幸心理,有时反而是致命的。


王彩莲教授特别提醒,部分癌症的高危人群,如果能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尽最大可能争取更好的疗效。其中,规范的防癌体检是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




肺癌


高危对象 40岁以上、有肺癌家族史、有长期吸烟史。


筛查方法 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筛查肺癌,如果CT发现肺部有阴影或小结节,特别是磨玻璃样的阴影和小结节,最好到正规大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看看,有必要的话可以做个病理活检。




结直肠癌


高危对象 肠癌家族史,有大肠息肉病、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病等病史,高脂饮食,长期吸烟史,长期大量饮酒。


筛查方法 研究发现肠癌的发病年龄偏大,正常人群50岁以上可以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肿瘤标志物镜筛查。并且最好能进行肠镜筛查,如果没有问题就间隔3~5年做一次肠镜。另外,如果发现大便带血,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痔疮而掉以轻心,可咨询医生,必要时做肠镜检查。




胃癌


高危对象 40岁以上、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有慢性胃病史、长期吃腌制食品、长期吸烟史、长期大量饮酒。


筛查方法 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心窝隐痛、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隔夜宿食和不含胆汁的胃液,或有大便呈黑色柏油样等症状者,应及时做胃镜排查。没有出现任何胃部不适的年轻人,三代以内直系亲属中有60岁以下死于胃癌的,最好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40岁以上没有高危因素的人建议每一到两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肝癌


高危对象 有肝癌家族史、五年以上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40岁以上有慢性肝炎病史者、肝硬化患者、长期嗜酒者。


筛查方法 可以使用B超和甲胎蛋白筛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可做CT或磁共振检查。高危人群半年查一次,正常人群可一年查一次。如果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上腹部不适等,应尽快去医院就诊检查。




乳腺癌


高危对象 乳腺癌家族史,未生育或者35岁以后才生育,长期压力大,特定职业如教师、医务工作者等,乳腺良性病史。


筛查方法 乳腺癌早期症状主要是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内陷等,一旦有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手段主要有钼靶检查、超声检查,最好是钼靶和B超相结合,相对更容易确诊。30~40岁女性,每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如发现可疑病灶再进行磁共振或钼靶检查进行排查;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育龄女性怀孕前进行B超检查,排查乳腺疾病,以免怀孕激发乳腺疾病的发展。


 (通讯员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宣传部 崔玉艳 蔡逸秋 中国医学论坛报 千蔚整理)






肿瘤周刊2023年05月18日B4版.pdf

恶性肿瘤 (142)
乳腺癌 (246)
肺癌 (344)
胃癌 (195)
肝癌 (113)

最后编辑于 2024-07-07 · 浏览 1510

1 1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