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对孩子管用吗?
很多人强烈地感觉到严厉和惩罚是很管用的管教方式。惩罚能立即制止不良行为这一点来说,但是其长期效果是什么呢?我们常常被当时的效果所愚弄。惩罚的长期效果是孩子往往采用以下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来“回敬”我们:
惩罚造成的四个R
1.愤恨(Resentment) ——“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 ——“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 ——“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 ——“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 ——“我是个坏孩子。”
孩子们通常不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遭受惩罚时内心所做出的决定。然而,他们未来的行为就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例如,一个孩子可能在潜意识中认定“我是一个坏孩子”,并会继续扮演“坏”的角色;而另一个也认定自己“坏”的孩子则可能会变成一个讨好者(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以此来求得他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的爱。
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这种感觉和潜意识中的决定,孩子们不可能形成积极的人格。 有些父母和老师并不喜欢过度控制或者娇纵,但又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办法,他们就会在这两种无效管教方式之间来回摇摆。他们会尝试过度控制的方法,直到他们自己都无法忍受自己的专横行为。然后,他们会转而娇纵孩子,直到他们无法忍受孩子被宠得索要无度——所以,他们又转回到过度控制。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呢?研究表明,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 孩子们和学生们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学会自律。而不论惩罚还是奖赏,都是来自于外在的控制。
诚如老子所言: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最后编辑于 2024-06-27 · 浏览 775